返回第266章 风云突变(第1/3页)  华夏之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夜静的可怕,四周漆黑一片,唯有不远处河岸边原来的营地还有些忽明忽暗的灯火。深夜,冷热空气交替,形成了徐徐的山风,吹过营地。“咔嚓,咔嚓”的声音伴着风,传到了营地。营地的所有人都警惕的带着夜视镜看向声音传来的方向,原来是一群饿坏了的熊猫从营地的边缘通过,众人相视一笑。该睡觉的继续睡觉,该值哨的依旧值哨。“这猫熊还挺肥实”,李淑宁看着胖墩墩的熊猫走过营地,轻声的和身边的女侍卫说道。女侍卫也只是微微一笑,并未搭话,继续盯着外面。

    接近凌晨,山顶值哨的侍卫在山风中闻到了轻微的酸臭味道,像是人几个月没洗澡,而发出的味道。轻轻弹了三下耳麦,继续在夜视镜下观察周边的情况。营地内的众人也都打起了精神,迅速奔向有利位置,观察一切可疑的对象。对于训练有素的白狼队和羽林军来说,那点轻微的味道似乎越来越浓。很快位于谷口的暗哨发现了气味的来源,河边有大概百余人正在向假营地悄悄地运动。从衣着和走路的姿态上看,都是训练有素的高手,每个人手中都是一柄长刃窄身的唐刀。谷口的哨位通过敲打耳麦,通过暗语将看到的情况向所有人做了通报。

    “他们是什么人”,李淑宁在耳麦中问道。

    “皇后,这些人用的是唐军制式武器。应该是军伍上的人”,孙良回道。

    “先不要惊扰他们,看看他们干什么,去哪里,派人跟住”,李淑宁下令道。“诺”。

    这伙人在接近假营地后,观察了许久。在一名头人带领下,向假营地射了百余只火箭,才冲进假营地,刚斩了假哨位,这些人,立即察觉到了一样,没有进一步行动,迅速集结,向东快速撤去,白狼队的一队人马也悄然跟了上去。天未亮时,得知消息的欧阳轩连夜派了羽林军第九师前来支援,派战狼队暗中侦查。通过哨位拍摄的视频,欧阳轩第一时间判断,这伙人不是李世民的人,也不是东瀛人,从行进动作上看,应该是出自当年训练的武科学员之手,而这些人绝大部分都在华夏,一小部分在李建成军中,还有为数不多的人,尤其是程咬金在李世民麾下。唐刀是在玄武门之后才列装唐军,原来是太子六率和十六卫高级军官才有的制式武器。欧阳轩在终南山庄拿着李建成的回函反复思量了良久,才找来密事司关中署的司马,详细询问了李建成和李渊最近的情况。欧阳轩心中的疑窦始终未解,但给孙良下了一个令,密切注意太子李建成。

    大队人马在得到援兵后,行军速度也快了不少,一路上李淑宁以华夏皇后,大唐平阳长公主的名义大肆放粮,在安定,当李淑宁查看官仓时,鼻子差点气歪,满满的粮食,都已经霉变,而百姓却在挨饿。若不是众人拦着,李淑宁真能宰了凉州刺史。一路上路过州县都要查看官仓,结果都是一样,得到的答复也都是出奇的一致:州县之粮为军用,不得擅动。而这个令居然出自兵部,而兵部尚书为张士贵。这是典型的走了隋朝的老路,宁可粮食发霉,百姓挨饿,也不开仓放粮。

    李淑宁强忍着怒火经过七天时间方才到了鄠县,一路上散粮无数。除了捐献的粮食散出去三成,不得已在鄠县又秘密的从终南山庄又补充了粮食,填满了车辆。一路上行来,平阳长公主的威望再次达到了以前起兵时的高度,百姓跪拜盈道。而这一切都传到了李渊和李建成的耳朵里。

    长安迎接的只有鸿胪寺的长史,这多少出乎了李淑宁的意料。按理至少也应该是中书令或者尚书令,最次也应该是礼部尚书或者宗正卿。但李淑宁也没多想,客套一番后,将带来的人马粮车驻扎在了城南曲江池边。自己只带了一队侍卫直接进了城,道路两旁依旧是下拜的关中百姓,那种场面怕是皇帝出行也未必能有,直到宫门也未见哪怕是一名三品以上官员,进了皇城被安排到鸿胪寺馆驿下榻,一置就是三天。李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