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9 章(第2/4页)  华夏圣帝大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臣等不胜万幸,苍生受福无穷。”

    帝道:“自古道:‘有备无患。’我虽还能动,但选择后继之人,已迫在眉睫了!”

    群臣听了,不再复言。

    第三十九回   禅位于禹 [本章字数:2790 最新更新时间:2013-03-12 22:38:10.0]

    ----------------------------------------------------

    第三十九回   禅位于禹

    帝位传禹之事,帝舜虽说已经下了决心,但他总是觉得均儿未曾安置妥贴,必是禹践帝位之障碍。可是,要安置这个愚鲁不肖的儿子,帝舜确实很头疼。

    那帝舜虽有九个儿子,都是女英及三妃登北氏所出的,还都幼小。娥皇没有儿子,女英生下长子均后,自幼就归娥皇抚养,娥皇对均非常钟爱。由于溺爱之缘故,娥皇对均凡事迁就,骄生惯养。使均不好学业,只图玩耍。加之这个孩子天资愚钝,娥皇虽时常教导一些东西,但教之不进,只好作罢。均除玩乐之外,就喜歌舞。如此不肖之子,帝舜将帝位传于他,是完全不可能的。那么,要将帝位传与禹,势必要先将均安置妥当。帝舜是个大智之人,岂有不知之理?只是有一难题,使舜忧心不定。要预先安置均,势必要仿帝尧待丹朱的办法,分封于国,放之于外。只有这样,禹践帝位,才无障碍。但将均放之于外,均儿德能甚差,娥皇势必偕行。这样,不但形成了父子分离,夫妻也暌隔两地,心中着实不忍。加之这些年来,娥皇体弱多病,禁不得再有愁苦之事,以伤其心。因此,帝舜优柔寡断,迟迟下不了决心,一晃就是几年。

    帝舜二十九年,娥皇因疾病缠身已久,于仲秋之月撒手人寰。帝舜在帝都南苍陵谷选了墓地,将娥皇隆重下葬(光绪《永济县志》:“娥皇、女英陵:在县南苍陵谷”)。

    国母葬礼,自然隆重非常,不需细讲。葬期一过,帝舜便封均于商,择日赴任。帝舜的一块心病总算取掉了。传位于禹,已无羁绊。一日视朝,帝舜对百官道:

    “我自先帝上宾,恭陟大位,已有三十余载,现在年事已高,体力日差,实无精力来理这繁杂的国事。伯禹做事勤勉,儆戒至深,功劳之大,有目共睹。现在,我想传位于伯禹,诸位以为如何?”

    百官都言甚善,唯伯禹再拜固辞。帝舜道:

    “伯禹勿辞,此任非你莫属。洪水滔滔之时,全赖你之努力,你含辛茹苦,奋斗了一十三载,建立了这万世之功;平水以后,你统帅群臣,治国数载,励精图治,上下皆服;持家之道,你克勤克俭,为众人之楷模;处世之道,你仁爱可亲,进退屈身合于法度。待人接物,近乎人情,其行为可以为纲纪;宣导我的政教,以感化百姓,并且能比序其善恶,全是你的功劳。你唯其不矜,天下没有人能和你争能。 我既佩服你之大绩,又佩服你之大德。天之历数,就在你的身上。顺应上天之托,为万民之平福,你完全应该挑起这副重担,不可再有推辞。”

    伯禹再拜稽首,仍推辞道:

    “现在我朝之中,贤臣甚多,请帝将贤臣们每个人都卜上一卜,看那个最佳 ,未必一定是臣。”

    帝舜道:“这个我早已考虑,占卜之法,自己先定了主意,再谋之于玄龟。现在我志先定,问之于众人,亦都赞同。鬼神许可,龟筮协从。卜筮之道,绝不袭吉,何必再去占卜。何况那日风雨雷电突降之时,我已问于苍天。天意人愿,都是一致,不必再有推辞。”

    帝舜如此一说,伯禹只好从之。于是,帝舜择了正月上日,在先帝祖庙里,宣布了伯禹摄政。一切礼节,都和从前帝尧一样。

    伯禹摄政以后,帝舜将伯禹单独唤入帝宫,嘱咐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