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9 章(第3/4页)  华夏圣帝大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你现在已开始代帝施政了。重任在身,我有一些话想嘱咐于你。”

    禹恭敬地说道:“愿听教诲。”

    帝道:“在这个世上,最难做的是人,最难管的也是人。要想管好人,自己必先做好人。要做一个好人,首先,自己首先必须战胜自己。因为,人最难战胜的就是自己。”帝喘了口气接着说道:

    “在一个人的身上,同时存在着两个心。一个叫人心,一个叫道心。人心是极危险的,道心是最微妙的。人心和道心,每时每刻都在斗争着。如果人心战胜了道心,就会堕落为小人。如果道心战胜了人心,就可成为君子。**全是人心,因此,人心势众。所以,一般人都是人心占据优势。做为首领,你不能和常人一样。一定要保持道心为重。必须成为大家的表率”

    “道心是为善之心,要保持道心,就必须要执着一个‘中’字。这个中字,是帝尧当年传授于某的。道心虽是一个至善之心,但是,应起事来,不见得一定都对。天下有许多败事之人,一开始心并不坏。但做起事来或偏,或倚,或过,或不及。毫厘之差,谬之千里。就是因为不能执着这个‘中’字。”帝尧年龄大了,说道这儿便停顿了下来。歇了一会儿接着说道。

    “现在,你肩上的担子最重。第一要慎,第二要敬。吾尽吾敬以事吾上,故见为忠焉;吾尽吾敬以接吾敌,故见为信焉;吾尽吾敬以使吾下,故见为仁焉。这三句话,我已试之多年,每每有效。你当取以为法。假使四海困穷,天禄亦从此永终了。尤其可怕的是这张口。事好是这张口,为祸亦是这张口。你细细琢磨,好好的去做吧,我就不再说了。”

    帝舜的谆谆教悔,伯禹洗耳恭听,深表受益匪浅,再拜稽首。

    伯禹主政以后,首件事就是恢复九州之治。他在治水的过程中,早已将九州贡赋规划妥当。帝舜执政之时,天下是分为十二州的,当时是经帝尧许可的。伯禹当时不愿与帝舜方略相佐。现在,他受命摄政了,自己以为正确的方略,就不可能不去实施。何况财为径国之要,而财又是由贡赋所出。因此,伯禹决定开始实施他的九州贡赋之制。

    以前帝舜所制定的五瑞税赋之法有许多不完善之处,实际上,诸侯们只是名义上接受帝君之令,然而却不能全部落实。诸侯肯服从帝令与否,一般不甚能看得出来。若某个诸侯有背叛,表面上是看不出来的。当然,帝舜执政时,由于他以德服人,整个社会和谐有序,这种现象没有出现过。但其他人执政就不好说了。因此,伯禹不得不按自己的方略施政。

    伯禹的这种办法,是帝都集权之法,在管理上比帝舜的方略要更进一层。九州贡赋规定,各地诸侯不但名义上受帝之统率,并且实际上每年诸侯国都必须拿出一定数量的贡赋上缴帝都。贡赋是有一定的规定xìng。实物的多少与种类,都是由帝来确定。如果那个诸侯每年必须jiāo纳的贡赋不能到位,即是背叛之据。

    如果在以前,诸侯们还可有托词,可以推说道路不通,不能朝贡。现在则不能有这个理由。因为,九州的道路在大禹治水之时都已通好。各处之水,多数都与黄河相通。帝都就在黄河之边,各州水路,都能通于帝都。可以说是条条水路通帝都:

    雍州到冀州,从积石山乘船,绕过从前的阳纡大泽,直到龙门山,就可以直达帝都了。

    梁州到冀州,由西倾山的桓水乘船,经过潜水、沔水、到渭水,就可以由黄河入都。

    衮州到冀州,只须在济、漯二水中乘船,即可以由黄河而达帝都。

    青州到冀州,由汶水转入济水,以达黄河。

    徐州到冀州,由淮水、泗水径到黄河。

    扬州到冀州,由大江乘船入淮水、泗水,即可抵达黄河。

    荆州到冀州,或由江之沱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