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4章 大战临近2(第1/3页)  大哉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皇帝陛下给在前线指挥的孙承宗下了密旨,鉴于关宁等处明军战斗力的低下c以及后金“有所获”的迫切心里,大明还是以防御为主。

    不要轻易主动出击,为山海关的布防争取尽可能多的时间,是为大明应对此次后金进攻的主旨。

    但是,所谓防御,也并非完全的被动防守。因此,在布置防御的同时,孙承宗也要在所属区域收集尽可能多的船只,为从侧面打击后金准备条件。

    收集船只的目的,不仅是为我所用,同时也是不为敌所用。所以,那些无法收集c或收集不来的船只,无论大小,也都要尽数毁掉。

    要采取守势,就要收缩防御的区域和兵力,因此撤退就是应有之意。至于如何撤c防御的区域收缩到何种程度是为最恰当,孙承宗要尽快拿出一个方案。

    但是,为了避免对山海关防线造成冲击,他们撤退的底线,绝对不能是越过宁远和山海关。可以考虑撤往海上,撤往觉华岛或桃花岛等处。

    另外,撤退时要尽可能地将粮食和军辎也一并撤回,那些来不及撤回的,切记要尽数毁去,绝对不能给后金留下一草一木。

    “朕可原宥尔等一时的征战不利,可遗敌物资势必严惩!”关于此点,皇帝陛下的态度不容置疑。

    为帮助孙承宗拟定各种计划,皇帝陛下特派兵部职方清吏司的卢象升前去协助。

    皇帝陛下此举的目的非常明显,主动撤退,一方面可以减少损失,减少明军战场失利的机会。战事失利造成的沮丧情绪,会像瘟疫一样迅速传播,对大明的军队的士气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另一方面也可以拉长后金的补给线,便于部分可以机动的明军寻找战机,或可迂回至连云岛和三岔河等处登陆,从陆地绕道后金的背后,骚扰其后防,断其粮道。这是皇帝陛下的初步想法,是否可行,要充分研究之后,并拿出详实的计划,才可施行。

    其实,即便明军撤出大小凌河和锦州松山等处,后金也未必敢于疾进,其粮道也不用真正受到实质性的威胁,只要有大明的军队出现在盖州和三岔河两岸,皇太极的小心脏肯定会狠狠地揪起来。

    皇帝陛下的这种想法,是因为“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的心理在作祟。

    后金所面临的真实情况,大明王朝的皇帝陛下只是猜测。虽然这种猜测有着很多可靠的依据,可那种“寒天饮冰水,点滴在心头”的感受,也只有皇太极这个当事人最为真切。

    所以,后金不敢急进的断言,皇帝陛下是言之过早了。

    为了减轻大明正面防御的压力,皇帝陛下也不失时机地叫“朋友”前来“助拳”。

    前往大漠寻找林丹汗的几波信使已经派出了。

    希望他们不负所望,能够寻找到此时被后金欺负的犹如丧家犬般的林丹汗。也希望林丹汗能够像个男人一样,为自己所失去的东西讨还一些公道。

    ————

    虽然对于后金的此次进攻,大明王朝的皇帝陛下并没有感到丝毫的畏惧。可在尚未做好充分的准备之前,他还是不愿意发动一场即使是纯粹的c防御性的战争。

    而对于战争的另一方来说,至少即将到来的这次战役,真的也并非其所愿。

    皇太极其实是不愿在这个时间进攻大明的。

    在拿下朝鲜,驱逐了东江镇之后,后金算是解除了来自东边的威胁。皇太极此时面临的最迫切的事情,就是要彻底化解西边的威胁——林丹汗。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个道理,皇太极是明白的。林丹汗虽然已经被欺负的犹如一个只能受气的汉家小媳妇,可一旦放松了对其的打击和压力,就不敢说这个小媳妇有朝一日会“熬成婆”。

    林丹汗又称作丹巴图尔台吉c灵丹c或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