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其后为二:其一虞,在中国;其一吴在夷蛮。十二世晋灭中国之虞……《日知录》:故天子(尧舜禹)常居冀州,后人因此为中国之号。《集释》:“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
蒲坂距帝舜之故居不到三十里路,距帝的新居历山也就六十多里。帝舜曾在这一带读书,牧牛、耕田、钓鱼、作陶,就连娶二帝女也是在这里。君子不忘其初之故,帝舜便将帝都位置择定在蒲阪。
地点选择好以后,即着伯禹及秩宗伯夷、共工、垂人等率领属官工匠,前往蒲阪营造,一切建筑都与平阳相仿。
舜二十岁以孝闻名天下,三十岁在历山耕田时,帝尧选用了他。五十岁开始代帝尧行政,六十一岁登上帝位。司政以来,由于人事选择得当,督察管理严格。奖功罚劣,体贴众官。加之伯禹诚实仁爱,勤勉敬谨,身体力行,把个朝纲管理的井井有条。百官心悦诚服地听从帝舜的命令。遇到大事,他从不武断,总要谋商于四方诸侯领袖。他大开四面城门,热诚地欢迎四方的见闻。他让十二州头领都来评论天子言行,以自身的表率,做为臣工诸侯的典范。他不接近佞 臣jiān人,施厚德于民众。全国人人称颂,连蛮夷都能服从。在他当政期间,后稷主持的农业,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由于大禹治水导河,滩出了许多良田,后稷教导百姓,种植五谷百草,“麦花十里飞香远,直到风陵渡口西。”天下的百姓都能吃饱肚子;契主持的五常之教,教导有方,奖惩分明,五种刑罚,量刑适当。百姓心悦诚服,犯罪率下降,各部落秩序井然。真可谓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之盛世;龙为民喉舌。他不断地在民间进行品德教化,公布帝舜的各项政令,普遍的形成了纯朴和厚道的民风,谗言和伪善不再骚扰百姓。远方的人都来中国;益管理的山陵沼泽、草木鸟兽,做得非常出色,山陵沼泽都开辟了,为百姓提供了大量的可食之物;伯夷作秩宗,全国人人都讲礼义,上上下下都能谦让;垂主理的共工,每项工务都能完成;夔作的典乐,声音和谐,节奏优美,神人共乐,连野兽听了都能翩翩起舞。帝舜盛德,万民称颂,四方归顺,疆域辽阔。一直波及到边陲的荒蛮之地。南方的jiāo趾(今越南境)、北发(今越南境)。北方的山戎(河北北部以北地区)、息慎(东北松花江一带)。东方的长、鸟夷(中国古代东方少数民族之一。语本《大戴礼记.五帝德》?“南抚jiāo趾大教?鲜支?渠??氐羌?北山戎?发?息慎?东长?鸟夷羽民。”王聘珍解诂?“长?鸟夷?谓长夷?鸟夷也。”)。西方的折枝,渠?(su)、氐、羌。四海之内,都感戴帝舜的功绩,四面八方奇异的珍品,都送到中国来,凤凰也来展献舞姿。当时帝都南边的凤凰岭上又一次聚落了许多凤凰。天下颂扬帝德,都从虞舜开始。
第三十三回 治理水患 [本章字数:6564 最新更新时间:2013-03-06 06:30:38.0]
----------------------------------------------------
第三十三回 治理水患
还是在替尧摄政的时候,洪水就一直在泛滥,为彻底治理肆虐的洪水,拯黎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虞舜举荐文命接替了崇伯鲧的职务,投举国之力治理水患。登上帝位以后,继续将治理水患作为第一要政。
大禹治水自帝都开始(《史记集解》:“禹行自冀州始,从壶口山开始,经雷首山,直南至华yīn。冀州,西河以东,南河之北,皆冀州也。”《禹贡锥指》“以冀州帝都,河为大患,故先冀”《禹贡》:“冀州既载,载,始也。冀州,尧都,故禹理水自此而始也。以唐虞之都不言封略,余州所至,即是其境矣。壶口、雷首,至于太岳。壶口山,在今文城郡吉昌县。太岳,在今平阳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