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7 章(第2/4页)  华夏圣帝大舜742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刑,恒舞于宫,酣歌于室的叫巫风;殉于货色,恒于游畋者叫做yín风;侮圣人之言,逆忠之直谏、疏远 耆德,昵比顽童的叫乱风。此三风为臣者犯此一项。其家必丧。为君者犯此,其国必亡。如果臣下不能去匡正其君,对其必施之以刑,这个刑罚叫作墨。如今,丹朱失德到这个地步,他的臣下何以不去进谏,匡正?现在,对其臣下施以刑罚,是理所当然、师出有名的。罚臣警君或许会有效果的。到那时,帝再劝导他一番,然后慎选贤才,输佐于他,或许可以改变。”

    帝舜听了皋陶之言连声叫好。群臣亦都以为这是一个上好的主意。于是,帝舜即刻遣使臣前去丹渊,宣召丹朱及他的臣子们入都来朝。

    却说那丹朱接到帝诏,心里不以为然。他想帝召他不会有什么大事,或许是娥皇、女英二位姐姐思念自已,想要见面一叙。所以,对入都之事很不在意。但是,丹朱接到帝召以后,亦觉得这是一次进都游玩的好机会。于是,便将他的那一班大臣及狐群狗党一个不剩的全都带上,生怕拉下了哪一个,使他失去了这次游玩的好机会。

    丹朱生xìng顽劣好玩,虽说接到的是帝诏,却并没有当一回事。一路上走走玩玩,把进都之路当成游山玩水的好机会。

    一日,到了一个地方。这里风景如画,景致极美。他们就在此地玩了整整一天。那日正是上弦的时候,夜色宜人。他的那群狐群狗党们玩兴未尽,怂恿他在此处建筑高台,以便赏月。丹朱听了亦很高兴,命随从即刻动手搭建。人手不够,又从当地雇了人夫,筑起了一个十余丈的高台。

    次日夜幕降临以后,一轮皓月,皎洁澄清,站在台上,四望山川,俨似琉璃世界一般。丹朱一干人等高兴至极,置酒酣歌,唱跳呼嚎,一直狂欢到月落参横,方才归寝。

    一连三日,丹朱一伙乐不思离。使臣多次催促。丹未才恋恋不舍,带上人马上道赴都。(此地位于河南省内黄县北二十里的?(yi)阳聚。此台后人称之为丹朱夜游台)。

    丹朱一行从丹渊走到帝都蒲阪,竟然走了几个月。

    进都以后,使臣将丹朱一行安顿好,即向帝舜奏报情况。帝舜问道:

    “何故迟迟才到?”

    使臣便将丹朱一行一路游山玩水之情况详细报告于帝,帝舜心中十分不乐。

    次日视朝,帝着内侍传 召丹朱手下的那班臣子进殿,当着满朝臣工之面,狠狠地责备了一番。然后将他们jiāo于皋陶。

    皋陶将这班臣子定了墨刑。那墨刑,就是在人的脸上涅之以墨,所以叫墨刑(又称黥刑、黥面,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的脸上或额头上刺字或图案,再染上墨,作为受刑人的标志。对犯人的身体状况实际影响不大,但脸上的刺青会令犯人失去尊严。既是刻人肌肤的具体刑,又是使受刑人蒙受耻辱、使之区别于常人的一种耻辱刑。墨刑是奴隶制五刑中最轻的一种刑罚。和现在的纹身之法雷同)。而到帝舜的时候,已将墨刑之法改变了。不在受刑之人脸上刺字涅墨,而是让他们在头上顶一皂色的布巾,以表明受墨刑的意思罢了。

    那丹朱的一班臣子,头戴皂巾,愧耻之至,从此都羞于出门。(皋陶任职期间,天下无虐刑、无冤狱,那些卑鄙的小人非常畏惧,纷纷逃离,至使天下太平。舜帝极为欣赏皋陶的成绩,便把他封于皋,所以繇又叫皋繇。上古陶字读音与繇相同,所以又写作皋陶、咎陶、咎繇,实际上都是一音之转,而通常写法则作皋陶。)

    处置了这班臣子之后,皋陶又将丹朱的那些小人匪类,流放到边远的荒蛮之地,命其永不准回。

    这一切都处理完毕后,帝舜才将丹朱单独叫到宫中。对丹朱恳恳切切地晓之以理,给他讲述了帝挚荒yín无道的结局,警告他,如果继续这样下去,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