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0 章(第2/4页)  华夏圣帝大舜742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兵走了。真是不可理解!

    过了几天,成驹遇到了玄都诸侯,才知道了伯益说的那一番话,才明了伯禹退兵的原因。成驹笑道:

    “他要以武力伐我,我定和他打到底!大不了三苗人退到三危去。他若要以厚德让我心服,我亦不和他决裂。”

    成驹回到三苗以后,心里仍不踏实,派了几个精明的秘探,暗地里到蒲阪去打探究竟。

    且说那伯禹班师回都以后,即日陛见,将班师之原故向帝舜奏报。帝舜历来就是尚德不尚力,听完奏报,心中非常满意。便对伯禹说道:

    “这样做很好,咱们德不厚而行武,本来就不是我的治民之本,臣服诸侯,咱们还是以德感化,不复用兵。”伯禹称是。

    却说那几个有苗暗探到了蒲阪之后,使尽浑身解数,探得了帝舜的方略是不复用兵,以德治理天下。再看了看帝都的情况,到处是秩序井然,人人亲和,繁荣昌盛的景象。心里暗暗佩服帝舜的德能。回到三苗,将所见所闻如实禀报。

    有苗国君从未去过中土,更别说帝都了,听了探报,就想到那里去看看。但有苗与中土必竟有隙,心里很不踏实。想去,又不敢去。思谋了几天,最后还是下了决心,上表谢罪,并请入朝。

    一切准备妥善,有苗国君便带了几个得力臣子,前往帝都朝拜那久负盛名的帝舜。

    且说伯禹自从有苗回来以后,甚觉帝舜的方略棋高一畴。于是,就按照帝舜的吩咐,广布文德,实施教化。一日,忽然收到有苗的谢罪表文,心中大喜。帝舜之方略,果真英明。德教果能柔服远方的蛮夷之人。于是吩咐内侍,准备延接典礼,对三苗国君特加优渥,让他心悦诚服。

    过了一段,三苗国君果然到了。帝舜着皋陶、伯益等重臣到南门外迎接。欢迎仪式之隆重,使有苗国君受宠若惊。朝觐礼毕,帝舜赐宴招待。其间,帝舜询问了一些三苗的风土人情,民间冷暖。严然是慈父形象,有苗国君奉若神明。闲谈之间,帝舜婉转训勉,言道:

    “过去,有苗狐功反道败德,实不是治国之策,万不可行。以武力侵犯周边的小国,遏阻他们朝贡帝都之路。这不仅是背叛朝廷,也大失睦邻之道。常此下去,必受世人谴责,实属下下之策。”

    帝舜的一席话,既体贴关怀备至,又寓以深刻道理。且夹带训勉告诫之意。这等风采有苗之人何时见过?有苗国君对帝舜佩服得五体投地。

    宴礼结束以后,帝舜厚加赏赐,有苗国君感激不尽。

    宴毕,帝舜着人带上三苗国君游览帝都。这中土繁华之景,使三苗国君一行留连往返。一连游览了几天,才拜辞而归。

    自此以后,三苗臣服,年年朝贡。伯禹从这一件事上,深感自己与帝舜之间差距太大。从此以后,每逢要事,他都与帝舜商量,学一点帝的方略,仿一点帝的德能。

    第四十一回   功满升天 [本章字数:4323 最新更新时间:2013-03-13 06:45:04.0]

    ----------------------------------------------------

    第四十一回   功满升天

    不觉,帝舜在位已四十九年,由于年事过高,甚觉精力不济。这时候,他心想,应该让伯禹开始独立掌朝了。于是,便在鸣条(今山西运城安邑境)这个山水清幽的地方,着人造了一些房子。然后,把朝中事务向伯禹做了jiāo代,便离开都城,在鸣条闲居起来。(《永济县志》:四十九年,舜居于鸣条。《禹都安邑考》:“邑以安名,志安君也。”“谁邑之?禹邑之也。禹为谁邑之?为安舜而邑之也。”“禹何为而安乎舜?舜始封虞,暮思旧邑,禹乃鸣条牧宫以安之。”《舜帝碑文》:“舜暮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