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居旧邑,禹乃营鸣条牧宫以安之。”)
帝舜这个办法。是仿效帝尧的作法。这样做,是为了让伯禹不受干扰,独行其志。不然,他凡事总来禀报,不好作主。那知,这鸣条离蒲阪距离太近。自他避居以后,伯禹遇事仍要前来禀告。舜甚觉避居没有起到作用。
一日,帝舜于鸣条居屋正在思谋如何避开伯禹,让他独立行事。那伯禹却进了大门。帝舜问道:
“今日又有何要紧事务禀报?”
禹道:“无要紧的公事,私事却是很要紧的。有庳送来消息,诸侯象病危。象是帝之兄弟,禹不敢延误,特来亲告。”
帝舜听罢,顿足说道:
“象弟病危,我必须亲往探之。”
禹道:“南方路遥,帝年事已高,不宜长途跋涉。还是饬人去有庳探视为好。”
帝的心情十分沉痛,坚持要去。伯禹知道帝舜天xìng友爱,若一定要去,阻拦亦是无用的。只好告辞而去。
伯禹走后,帝舜走进内室,吩咐女英和登北氏预备行李。女英等人苦苦劝阻,帝舜哪里肯听。说道:
“三弟病危,情理应该前去探视。再者,南方之地讹言朋比,三苗之国本来就好乱而迷信神道。会不会因此而发生变故,亦是很难说的事。我虽将大政jiāo于伯禹,但还是不尽放心。此次南行,于国于民于已关系都是很大的。所以,此番去探视吾弟,顺便再镇抚一下南方各地,是非常必要的。我去意已决,你等不用再说了。”
一切行装办好,正要起身之时,伯禹又带了百官前来劝阻。伯禹道:
“目下三苗心怀叵测,帝春秋已高,岂可冒此危险。还是谨慎为好。”
帝舜道:“我以至诚待人,不会有险。若有变故,我亦有应对之策。你等放心好了。”
且说帝舜不听众人劝阻,轻车简从,离开了帝都。经雷首山,翻过嵩山,径向南行,直到云梦大泽。
且说那三苗国君听说帝舜南巡,不知帝舜此巡何意,急忙召集众臣僚商议。
“有庳国君是帝舜的胞弟,近闻正在患病,可能是望病去的。”
“难保没有yīn谋,不如趁他无兵队护送之机,擒住他,将他弄死,或拘禁起来。与伯禹讨价,换他个半壁江山!”
……
一时间议论纷纷,什么说法都有。
三苗国君考虑再三,说道:
“不可莽撞!虞舜以德治天下,四方诸侯与他要好的很多。他德高望重,不同伯禹,崇尚武力。如果咱们对舜稍有不尊之举,且不说辜负了他在蒲阪的招待与赐赠,四方诸侯也会对咱们嗤之以鼻。这样一来,咱们就孤立了。不仅如此,伯禹久有即位之心,碍着虞舜不死。假如咱们拘禁他或弄死他,或许正中伯禹下怀。即可早日继位,又可借机报复,奉词伐罪。那时,咱们不仅四面不是人,且xìng命难保。此策非常不好!如果我们即刻前去迎接,以恭顺的礼节,让四方诸侯看看。岂不更好?”
“高明!高明!”三苗众臣齐声称赞,
决策已定,三苗诸侯亲自带了许多侍从,到云梦泽南岸去迎接帝舜的到来。
三苗侯到了云梦泽南岸以后,看见各地诸侯一路扈从帝舜而来的已为数不少,声势甚盛。他暗自庆幸没有作出非礼之举。
这时,南方各地诸侯,听说帝舜南巡,都来朝见。对此,帝舜心里很是感激。对众诸侯说道:
“我此次南来,是为探视弟象,不是公巡。承蒙大家来朝,万分感激。”
于是,便设私宴款待各地诸侯。
席间,帝舜不断地赞美各地诸侯自水患平息以后的功绩:
“国宁民安,全赖大家之力。”
“帝恩重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