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8 章(第3/4页)  黎原回忆录3099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西海指”和军的命令,选择阵地,确定防御部署。为此,我先带领各团、营指挥员对防御地带,特别是前沿进行全面勘察,具体确定前沿和各支撑点位置部署防御。部队按部署展开后,我就紧接着检查各部队施工情况,完善海防工程。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战争结束。部队开始集中训练,一线分散单位适当收拢,并封闭了部分坑道工事。1953年夏,我师与一四一师换防,改为军预备队,调至肃川铁路以东九里、内洞里等地区进行改装,按照中央军委签发的《国防军编制表》调整兵员,补发武器装备,部队战斗力有了进一步提高。随后,全军开展文化教育,进行军政整训和帮助朝鲜人民医治战争创伤,重建家园,恢复和发展生产的工作。大岭河、松石岭大坝遭敌机轰zhà,河堤坝被毁,数万亩良田荒芜,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处于饥饿之中。我们得悉后,主动向军里请求承担修建水坝任务。获准后,我师以四一七团为主开始施工,从一里以外zhà石取土,肩挑人抬,经半个月紧张劳动,修复了四座水坝,使大部分农田得到灌溉,每年可增产粮食20多万斤。当地政府和人民为了感谢中国人民志愿军,向施工部队赠送了“最难忘的国际友谊”和“中朝人民大团结”两面锦旗。

    1954年9月中旬,我军奉命将防务jiāo六十八军后,于17日开始乘火车经新义州口岸凯旋回国,归广州军区建制,部队到湖南衡阳、郴州、广西桂林地区进行营建施工和训练。

    抗美援朝胜利结束后,军委决定:由东北军区司令员邓华(原志司副司令员)负责召集参战部队有关人员在沈阳总结三年抗美援朝战争经验,参战部队每个军抽调一至二名领导参加,并由苏联顾问团帮助总结。1954年9月,我由一三九师师长升任四十七军pào兵副军长,后又改任副军长兼参谋长。军里决定由我代表四十七军到沈阳参加总结。

    10月,各部队参加总结的人员陆续到沈阳集中后,被编成了战术、战役若干组,分头收集材料。总结一开始,我们就在指导思想上与苏军顾问团发生了分歧。苏联顾问要求我们用苏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模式进行总结。如在总结攻防作战时,分析每平方公里有多少门大pào,多少辆坦克。在总结阵地防御作战时,按苏军条令将防守阵地分成一、二防守地带,再将每个防守地带区分第一、二、三阵地,其距离也完全套用苏军条令。

    我们认为这样总结反映不出抗美援朝战争的实际情况。因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们是以弱对强,以劣势装备对抗绝对优势装备的敌人,在战斗中避开敌人火力的优势,发扬我军作战勇敢,善于近战、夜战的长处,机动灵活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在运动战时期的作战中,基本是突然包围敌人,切断其退路而歼灭之,或将敌人诱至预设战场,突然围歼。

    在阵地对峙条件下的攻防作战中,我们不可能像苏联卫国战争那样,用坦克掩护步兵冲击,pào兵进行对抗shè击。我们的具体战法是以坑道为骨干,以山地为支撑点。当敌人火力准备时我进入坑道,敌人冲击时我出坑道以短兵火器消灭敌人。为防止敌人突破,在主阵地后面设有预备阵地,也是根据地形构筑的支撑点。如果按照苏联的要求,甚至阵地之间的距离都要有严格的规定,第一阵地距离前沿要1.5公里,第二阵地距第一阵地2公里;第一战壕到第二战壕要150公尺等等,非常机械。我们的坦克、大pào在实战中受到敌人空中和地面优势火力的限制,特别是坦克。我们从未有用坦克率步兵向敌人冲击,只是将坦克放在提前修好的掩体内作火力点使用。前一天晚上视察好阵地,利用夜里将坦克潜伏到前沿阵地有效shè程内,每辆坦克事先都明确任务。天刚蒙蒙亮,趁敌人还没有准备之时,突然打上三五发pào弹,击毁其坦克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