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之命,率领四十七军在湖南执行“三支两军”(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任务的。关于“三支两军”问题,邓小平同志说:只讲一句话不好,光戴高帽子不好,一定要讲两句话。第一句话:当时军队不出面不能维持局面,出面是正确的,“三支两军”是起了积极作用的。第二句话:“三支两军”给军队造成的危害是很大的,带来了许多坏的东西,对军队的威信损害很大。比如派xìng,还有一些“左”的东西,相当大的成分是从那里来的。四十七军的广大干部战士是在对“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并不十分理解的情况下,参加“三支两军”工作的。在党中央、毛主席、周总理的直接关心下,在湖南广大干部、人民群众,和驻湘部队广大指战员的支持配合和不懈努力下,较好地完成了党中央jiāo给的稳定湖南局势,促进人民群众大联合、大团结,促进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任务。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犯过错误走过弯路。
(一)“中央文革”的“二四”批示和中共中央的“八十”决定
“文化大革命”始于1966年5月16日即中共中央《五一六通知》,到1966年底,全国局势已开始出现混乱。特别是在江青“文攻武卫”口号的挑动下,混乱形势加剧发展,各地造反组织派系林立,武斗不断升级。在湖南省内就有跨行业的较大群众组织不下六七十个。他们除互相间不断斗殴外,还随意批斗省、地、县委及政府领导,搜查封闭办公机关,致使地方党政工作完全处于瘫痪状态。社会一片混乱,尤以长沙、湘潭、衡阳、郴州等铁路沿线的大中城市最乱。1967年1月24日,湖南省军区开始“支左”。四十七军驻湘部队在省军区的安排下,也相继派部队在衡阳、零陵、郴州等地区支左。
2月4日,经湖南省军区报“中央文革”小组批准,对“湘江风雷”和“红旗军”两个群众组织在极少数坏人指使下,在打、砸、抢活动中所干的一些坏事进行清算,由省军区统一部署,参加支左的各部队同时行动,三日内共抓捕大小头目一万余人。经审查绝大多数人当即释放,一小部分人被关了起来,社会秩序有所好转。
湖南长沙的群众组织以支持和反对省军区的支左工作分成了两大派,一派是支持省军区支左工作的以“长沙高司”为代表的“湖南省红色造反者联合会”(简称“红联派”);一派是反对省军区支左工作的以“长沙工联“为代表的“湖南省无产阶级革命造反派”(简称“工联派”)。“工联派”不断组织集会、yóu xing,并到省军区大院静坐、绝食、示威,两派斗争日趋剧烈。6月6日,长沙两派群众组织在争论中,于中苏友谊馆发生武斗,打死10人、伤多人。造成湖南“文革”以来的第一起惨案。事件迅速在全省蔓延开来,各地的群众组织,由于受长沙两派的影响,也大都分成两大派,互相斗争起来,社会秩序更加混乱。“湘江风雷”和“红旗军”组织的群众对省军区的“镇压”也有怨气,要求翻案,并派代表上京告状,湖南省军区的支左工作陷入困境。湖南的混乱局面惊动了máo zé dōng主席。毛主席要周恩来总理亲自解决湖南问题,并批示要省军区彻底“放人”,把关押的群众组织的骨干分子释放出来。6月11日,周总理要湖南省已站出来表态支持群众组织的领导干部章伯森(省委候补书记、副省长)、梁春阳(省纪委副主任)和在湖南省军区检查工作的广州军区副司令员詹才芳,到北京汇报情况,协商解决矛盾。12日下午,周总理在京西宾馆接见他们时,决定立即召集四十七军、湖南省军区、独立师和两派群众组织的代表及地方干部、省委书记华国锋、万达等组成湖南赴京汇报谈判代表团,到北京向周总理汇报、谈判。7月7日,我代表四十七军进京参加谈判。7月10日晚9时,周总理在京西宾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