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 章(第3/4页)  中国远征军史4299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第二次世界大战bào发后的亚太局势

    第一节西方各主要国家的远东战略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暂时休战的结束。此后,日本争夺远东霸权的斗争遂成为对华盛顿体系的主要威胁。因此,根据世界局势的变化,西方各主要国家,都对自己的远东战略进行调整和改变,以适应新的发展。

    一英国的远东战略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英帝国得到进一步扩大,同时也把它推上衰落的历史进程。从此,英帝国“扩张的阶段已经过去了。……进一步获得领土已告终结[注:伍德科克:《谁消灭了英帝国》(GeorgeWaodcock,WhokilledBritishEmpire)lún敦,1974年版第242-233页。]。”维护既得利益成为英国全球战略的主要目标。在这种全球战略中,英国的远东战略就是要维护华盛顿体系所确立的远东现状,以保护英国的利益。

    “九一八”事变前后,英国的经济危机达到高潮,财政大臣张伯lún警告政府,“在目前条件下,我们在财政上和经济上比军事上更不具备在远东进行一场大的战争的能力[注:克里斯托弗索恩:《对外jiāo政策的限制,西方,国际联盟与1931~1933年的远东危机》,麦克米lún公司,1933年版第267页。]。”首相麦克唐纳认为:“我们现在陷入了可怕的困境,除此之外,我们什么也不能考虑[注:巴特莱等:《1919~1939年英国外jiāo政策文件》第二辑第九卷,lún敦1965年版,第238页。]。”英国内阁研究远东局势,得出:“如果bào发大的战争,海军将无力完成其任务[注:lún敦,英国文献局:《英国外jiāo部档案》,编号371F7596/1391。]”的结论。英国外jiāo部常务次官范西塔特尖锐地指出,战争将意味着“我们在远东的贸易和影响将要消失……香港和新加坡将要失去[注:路易斯:《英国远东战略1919~1939》牛津大学出版社1971年版,第239页。]。”因此,英国在解决远东问题过程中,始终坚持避战求和,姑息日本侵略者的具有绥靖色彩的政策。1931年11月,英内阁决定英国的远东政策“应该是一种和解政策[注:BA李:《英国与中日战争1937~1939》,牛津大学1939年版,第102页。]。”外jiāo大臣西蒙对此的解释是,“政策对日和解。对中国不要只是依靠别国,尽你们自己的责任,不要寻求转向盟军16条。对日本我们不想实行制裁[注:《中国年鉴》重庆1941年。]。”

    1931年9月21日,南京政府向国联提出起诉,要求国联采取行动制止日本的侵略。英国cāo纵国联连续通过两个决议,对日本的侵略行为没有作任何谴责,而是不分清红皂白,同时向中日方面呼吁停止冲突,撤退军队。这种把侵略者和被侵略者置于同一位置的做法,再一次表明了英国对日本侵略行为的姑息态度,暴露了英国及国联的虚弱本质,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由英国控制的李顿调查团也未就制裁日本的侵略提出具体有效的措施。

    1933年1月3日,日军占领山海关,接着又向热河发动进攻,促使英国决定对“满洲国”采取不承认的方针。2月24日,国联通过决议案,明确指出满洲的主权属于中国,任何国家不应侵犯中国的领土主权,国联成员国不得在法律上或事实上表示承认“满洲国”。不久,日本宣布退出国联。

    随着《塘沽协定》的签订,日本的对外扩张活动对英国的远东战略形成了更直接、更严重的威胁,英日矛盾进一步尖锐。但由于德国法西斯的上台,迫使英国把战略重点放在欧洲,使它在远东的力量不足以对付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