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2 章(第1/4页)  中国远征军史4299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援下,目前应保卫密铁拉、塔泽、瓢背地区。

    三、第1缅甸师,第17印度师和中国第38师,在军长斯利姆中将指挥下,目前应保稍埠、密铁拉一线。

    四、另以中国军第28师(第66军第二批进入缅甸的师)保卫曼德勒。

    五、以后,就由伊洛瓦底江渡江撤退时,缅甸军主力掩护通往梦内瓦和耶乌的接近道路进行后退,并以一个支队守备经由帕科库、包密沙河各通往吉灵庙的道路。

    第38师和另一个中国师与第7装甲旅一起在实皆-瑞波道路方面行动。

    其余中国各师沿曼德勒-腊戍道路行动。

    由于亚历山大的这一命令,4月25日,仁安羌再度失陷,致使中国远征军yù血苦战的战果付诸东流。

    东枝攻克战。当东西两线吃紧,放弃平蛮纳会战的同时,中国远征军第5军军长杜聿明力主集中兵力保全中国远征军的基地腊戍的两大门户东枝和梅苗,不应再作无法充分准备的曼德勒会战。但史迪威、罗卓英仍坚持将主力部队集中于曼德勒至西线乔克巴当一线,置东线东枝之危急而不顾。4月20日,据远征军侦察,得知西线乔克巴当并没有多少日军,只有大批的英军零零散散在远征军新38师的掩护下狼狈溃退。杜聿明军长再次强调“目前必须集中第5军主力200师和新22师与敌人力争棠吉(东枝),否则棠吉不得,腊戍危急。……必须以最大之决心保全棠吉,如敌已占领,必须以全力攻克,如我先敌占领,则必须顽强狙击北犯之敌,使我军主力集中梅苗、棠吉间,与敌作持久战[注:何应钦:《八年抗战之经过》第29页。]。”日军窥测到中国远征军的漏洞,“乃命第56师团向腊戍方向突进,以切断敌军退路,命第18师团及第55师团分别进出于羊米典(央米丁)之东西两侧地区后,向瓦城挺进;预定在伊洛瓦底江畔,压倒击灭敌军主力[注:《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第二编第210页。]。”由日军第56师团主力组成的机动快速纵队以一天推进120公里的速度奔袭腊戍。第6军暂编55师(师长陈勉吾)和增援第93师(师长吕国铨)分散投入战斗,结果被优势的日军轻而易举地击溃。4月20日,日军攻占罗衣考,东枝告急。此时,史迪威、罗卓英才感到东线的危机,于21日急令第5军200师及军直属部队一部由西线乔克巴当调回梅克提拉转向东枝。该部将士疲于奔命,往返500余公里。23日午后,第5军先遣骑兵团及200师一部到达距东枝约15公里的黑河与日军遭遇,击退日军并于晚上接近东枝日军阵地。24日,200师攻占东枝西、南、北三面高地,突入市区与日军巷战,至晚克复全城。同日,蒋介石自重庆发来“手启”电,要求“腊戍应有紧急处置,万一腊戍不守,则第5军、第66军应以密支那为后方,第6军应以景东为后方[注:林蔚报告书,7143-84。]。”史迪威、罗卓英竟不顾战局的变化和后方的安危,执意坚持在曼德勒会战,接连向第5军发出四道命令:除200师向东面罗列姆攻击以外,第5军直属部队一部,新22师,第96师及第66军均集中于曼德勒,准备“会战”。而日军在4月25日,已越过罗列姆,直逼腊戍,第200师再继续守卫东枝已无多大意义,于是在26日放弃该城。

    从当时的战局演变来看,东枝攻克战的意义是重大的,坚守东枝,不仅可解东线之危,同时可以阻止日军北上攻取中国远征军总后方基地腊戍,为以后的反击提供保障。但由于史迪威、罗卓英始终坚持己见,没能从根本上认识到东枝重要的战略地位,使中国远征军进一步陷于极端困难的境地。从此以后,再也不可能在任何一地组织有效的反击来扭转局面了。

    中国远征军全线败退及缅甸全境的陷落。4月25日,亚历山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