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8 章(第2/4页)  中国远征军史4299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司令参谋长史迪威等讨论反攻缅甸作战计划。[注: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第二编,中国guó mín dǎng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民国79年,第334页。]中国方面出席会议的有宋美龄、何应钦、商震、刘斐、林蔚等人。

    会上,首先由中国军令部次长刘斐报告了中国战场大势,中国参加缅甸战役及其他战役的准备与计划。接着,蒙巴顿传达了魁北克会议攻打缅甸的决定,说明会议商定反攻缅甸以攻克北缅甸为主。军事行动以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为主,以英印军为辅。由于暂时不能组织海军攻击仰光,由英、美、印组织有热带丛林作战经验的士兵两万人,组成游击队,破坏南缅日军的jiāo通运输,攻击日本后方指挥、后勤机关,策立北缅作战。索默威尔中将向蒋介石保证逐步增加空运量,到达每月一万吨。蒋介石在会上一再坚持,此次作战之成败,关键全在海上,必须有绝对优势之海空军实力,才可能取得决定xìng胜利。希望英美组织强大舰队,控制缅甸和新加坡海面,打击日本增援力量。[注:同上,第394页。]南北夹攻,方能万无一失,以免中国军队深入北缅孤军作战,再蹈前车之辙。由于蒋介石对此一再重申,蒙巴顿为了缓和气氛,答应尽快准备进攻南缅。

    会后,蒋介石指示何应钦,云南中国远征军要谨慎从事,英美不控制孟加拉湾,不从南缅配合,我们决不再单独进攻。

    开罗会议:

    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为讨论同盟国将要取得胜利的协同作战问题,由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起并邀请蒋介石、丘吉尔、斯大林举行一次联席会议。斯大林因为苏联没有对日宣战,避免讨论对日作战问题,没有参加。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和中国guó mín dǎng主席蒋介石以及所有知名的英美将领,在开罗举行会议(代号六分仪),讨论与中国和亚洲有关的重大问题。缅甸作战计划就是开罗会议的一个重要议题。

    在开罗会议之前和开罗会议期间,美国一直主张,为了使中国坚持继续作战,大量牵制日本军队,必须维持空运物资援助。由于空运每月只能供应一万吨物资,因此,必须打通陆上jiāo通线。为此,最紧迫的任务,是在雨季到来前进攻缅甸,修建从印度经由缅甸通往中国的公路。要完成这个任务,最好应由中国陆军和英国海军共同完成。

    蒋介石接到罗斯福邀请后,指示史迪威和商震拟定在开罗会议上的提案。蒋介石希望打通缅甸陆上jiāo通从而获得大量外援物资。因此,中国的提案主要是要求美国装备训练guó mín dǎng军队,英军取得制海权,陆海配合,一举收复缅甸。这一提案经蒋介石、宋美龄、王宠惠讨论修改后确定。

    11月20日,商震、王宠惠、林蔚、朱世明、董显光等先行到开罗。次日,蒋介石偕宋美龄、周至柔飞抵开罗。22日,开罗会议在美纳饭店正式开幕。

    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及三国高级幕僚都出席了第一次大会。

    会议关于反攻缅甸问题,以英国蒙巴顿提出的提议为基础进行讨论。蒙巴顿方案主要内容:(1)英印军第一方面军出英坊,夺取更的宛河西岸,如得手则从北缅孟拱前进,与中国驻印军会师于密支那。(2)第二方面军进出吉大港,前进目标限于布提当。此方案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印度的安全。要求中国远征军从龙陵、畹町向腊戍、卡萨进攻。而腊戍、曼德勒是日军主力所在,中国远征军吸引敌人主力,进攻更的宛河之英军,可乘虚直入。蒙巴顿方案还只限于北缅作战,根本未提南北水陆夹攻。这一个方案,充分反映了丘吉尔的战略思想。

    丘吉尔虽然支持中国抗战,也希望打回缅甸,但他十分反对在缅甸进行大规模战役。这主要是由于:(1)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