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9 章(第1/4页)  中国远征军史4299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议,研讨美国的全球战略。当时马歇尔就一再指出,丘吉尔和英国军方想方设法取消登陆安得曼岛水陆夹攻缅甸的计划。罗斯福立刻表态说:“进占安得曼岛可以阻断日本对缅甸战场的补给,很有必要。丘吉尔首相也曾向蒋主席表示:印度洋的海上力量即将大量增加。如不进攻安德曼岛,增加印度洋的海上力量有何意义?”[注:《美国对外关系,外jiāo文件集,1943年的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号(FRUS,TheConferencesatCarioandTehran1943),华盛顿1961年版第478~479页。]当天下午3时,罗斯福与斯大林会晤,罗斯福向斯大林通报:美国正努力装备训练中国军队,并准备反攻缅甸。下午4时,三国首脑举行第一次会议。罗斯福总统发言,阐述盟国的世界战略,多次提到中美英三国反攻南北缅甸,打通国际通路,向中国输送物资装备,维持中国作战力量的重要意义。表明美国对协调欧亚战场,支持中国抗战的重视。

    德黑兰会议上,斯大林坚持要求实施“霸王”计划和“铁钻”计划,并且重申在战胜德国之后立即参加对日作战。在斯大林和罗斯福的坚持下,丘吉尔不得不放弃地中海战略,“霸王”计划占了上风,但他立即抓住这一机会,来否定“海盗”行动,提出英国参加了“霸王”计划,就不参加“海盗”计划。同时,可将用于登陆缅甸的登陆艇,集中用于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他认为既然俄国已答应加入对日作战,利用中国作为反攻日本的基地就没有必要了。随后,英国军事首脑向英美参谋长联席会议建议,研究斯大林的承诺对水陆反攻缅甸的影响[注:同上,第556~563页。]。

    12月1日,美中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公开发表,确立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同时三国都承担了“将坚持进行为获得日本无条件投降所必要之重大的长期作战”的义务[注:复旦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教研组编《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资料选辑》下卷第2分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202页。]。杜绝了蒋介石与日本单独媾和的可能,英美对中国可能退出战争的担心也随之消失了。

    12月3日,罗斯福、丘吉尔又回到开罗,举行第二次开罗会议,“海盗”行动成为双方激烈争论的焦点。次日,丘吉尔在英美参谋长联席会议上提出:斯大林宣布在击败德国后参加对日作战,这就有了比中国更好的基地可以利用,丘吉尔进而提议取消对水陆夹攻缅甸的作战物资供应,以加强诺曼底及法国南部登陆作战的力量[注:《第二次中日战争史》第923页。]。丘吉尔的意见受到美方军事人员的激烈反对。马歇尔认为,取消或延缓水陆夹攻缅甸计划产生的影响将不只限于政治方面。如取消“海盗”计划,中国军队就不会进攻北缅,北缅无战事,日本就更有力量抵抗美军在太平洋的进攻,甚至还有力量发动新的攻势。中印jiāo通线也会受阻,中国军民的感情也会受到伤害。罗斯福也表示不能同意丘吉尔的意见。他认为:盟国有为中国做一点事的道义责任,中国也希望盟国取得南缅的基地来轰zhà日军的jiāo通线,如无绝对充足的理由,他个人决不准备放弃原定计划。

    12月5日,美英参谋长联席会议继续开会,美国李海上将、金上将、马歇尔上将一再指出取消或延缓反攻缅甸的种种危害。英国空军总司令波特尔发言说:如果中国拒绝出兵进攻缅北,那么就减少空运对华援助物资。美国空军司令阿诺德反驳道:为协助中国防守昆明基地,空运物资还需要增加[注:《美国对外关系,外jiāo文件集,1943年的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号》第700~703页。]。罗斯福表示在蒋介石离开开罗时,他曾向蒋许诺:水陆夹攻缅甸计划与登陆安德曼岛同时进行。如果苏联不按时履行诺言,那我们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