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0 章(第2/4页)  中国远征军史4299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受训练。丛林训练是在缅甸山区作战的必修课。

    由于盟国反攻缅甸的计划一再推迟,为了修建中印公路,1943年9月,新三十八师、新二十二师先后开到列多附近,执行警戒任务。兰姆伽训练基地只剩下当年春从国内空运到印度的新三十师继续训练和接受装备。该师以后归入新一军编制。

    为了配合英美军队缅南登陆,中国驻印军制定了缅北作战计划。作战计划规定驻印军以协同友军歼灭敌人为目的,于1943年12月中旬先向缅北进攻,夺取孟拱、密支那要点,然后经八莫向曼德勒前进,将敌压迫于曼德勒附近地区,包围而歼灭之。指导要领规定:军应于攻势开始前集中于利杜附近地区,等利杜至新平洋公路完成后,即向新平洋附近跃进。军应先发动攻势,将敌兵力吸引于缅北方面,使友军于缅南登陆容易。军攻势作战第一目标为孟拱、密支那之线。第二目标为卡萨、八莫之线。第三目标为曼德勒。缅北作战计划还对部队的展开、搜查、防空防dú、jiāo通通信、补给卫生等作了详细规定。

    1943年12月19日,蒋介石正式授予史迪威指挥利多部队,并有权罢免所有官员,但警告他不能为英国的利益而做出牺牲[注:《史迪威文件》第126页。]。1944年3月底,史迪威为了充分利用已经开始的第二次缅甸战役的成功,以便占领密支那,飞往重庆要求蒋介石增援。1944年夏,蒋介石为了取得更多的美式装备,空运54军的第14师和第50师到利多接受装备和短期训练。以后,上述两师在缅甸战役中与原驻印军合并,扩编为新1军和新6军。郑洞国改任副总指挥,原军部改为副总指挥部。新1军军长为孙立人,辖新38师、新30师、50师。新6军军长为廖耀湘,辖新22师、14师。两军总共约3万5千人。

    从1942年8月兰姆伽训练中心开训,到1943年10月胡康河谷战斗打响,经过中美两国的共同努力,中国驻印军已经成为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士气高昂的队伍。打回祖国去,成为官兵一致的愿望。中国驻印军编练成功后,立即投入保护修筑列多公路的战斗中初试锋芒。以后在解放缅北的战斗中,与中国远征军、英印军配合,连克孟拱、密支那、八莫、畹町等重镇,显示了坚强的战斗力,立下了卓越的功勋。

    第四章中国驻印军与缅北反攻

    第二节胡康河谷战役

    一于邦之战

    1942年5月,日本占领缅甸以后,立刻加固各战略要点,构筑工事,巩固缅北外围边防。但是,日军实际上处于三面受敌的境地。在缅甸西部的印缅边境,与从印坊为基地的英军对峙,在缅北的胡康河谷,与从列多为基地的史迪威、郑洞国统率的中国驻印军不断进行小规模战斗,在中国云南,与从保山为基地的中国远征军隔怒江而战。战略态势对日本非常不利。

    1943年,中美两国的陆空军力量日渐增强,中美两国构筑列多公路更使日军感到恐惧,日军预测中美军队在列多公路完工后,就会开始反攻。日军在三面临敌的广大战场上,对占绝对优势的中美英印军队的反攻,如从守势应战,势必防不胜防。因此,日军决定在中美英反攻前,应先行攻击中美英的根据地,以攻为守。为此,日军认为英印兵力比较脆弱,决定先行攻打印缅边界的英军。1943年冬,缅甸的第15军司令部确认盟军将以一部兵力攻击阿恰布,主力攻击曼德勒,然后向南,收复整个缅甸。因此,制定了攻击印坊英军的计划。1944年1月7日,该计划得到日本大本营的批准[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下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1月24日,日本大本营命令中国派遣军进攻湘桂、粤汉、平汉铁路线,和缅甸的日军互相呼应,配合作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