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九十七章 月落长安短(第3/4页)  幻之盛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也有少数几个例外的。

    上座一个蓝纱宫裙,眼睛有些细长的美妇人,左近的人等,对她似乎有些的敬畏和,来的点点滴滴,我现在也总算知道,为什么历史上的李唐朝廷,明知道设立藩镇,让军队就食地方,其实饮鸠止渴,却是欲罢不能的原因,因为直接把这些战争后遗症所产生的负担和社会问题,丢给了那些形同割据的军队。

    虽然朝廷是明面上失去了大量财赋和人口的直接管辖,但是也将灾患最严重的地方剥离出去,相比这些可能一触即发牵连甚广,却因为财政匮乏却无能为力的社会脓疮,

    可能要十几年几十年后才可能会形成气候,割据作乱的藩镇来说,也不过是长痛和短痛的问题,远患和近忧的差别。只要本代能够抱残守缺得过且过维持的好,那就只是留给子孙操劳的问题。

    因为,无论其辖区内如何流离失所,如何饿殍遍地,那也只是藩帅残横暴虐,治理不善的问题,对朝廷的整体安定团结的大局,却是影响有限,甚至有益。

    因此,

    洛阳方面,想赶在夏季雨季来临前,抓紧时间治理一下附近的黄河支流,将淤积的河道挖直,在这一点上,无论

    是以河南节度使兼领采访使的张镐、还是以副使实际掌握河南兵马的守城专家,已经现任都畿道留后的许远,汴州防御使兼转运使姚闳,已经达成了一致,太子小白在回来的路上,已经利用监国身份作出最后一次的朱批专断。

    他这个监国身份已经被取消了大部分权利,随着会到长安后,就像向今上述职交卸,所以在路上蹉跎一些,也是能够理解的。

    现在人力是最不缺的,战后有大量亢兵被裁汰下来,按照几步走的改造计划,并没有直接放归田园,而是借鉴了龙武军的做法,除了选入各地的府兵试点以外,以州为单位组织起来,进行修路挖渠城池营建之类的集体劳作,让他们慢慢过度到正常人的生活中去,技术人员也不是问题,两学这些年培养了一些专科人员,工程水利方面的算是大头,现在最缺的就是粮食,而且是大量的粮食。

    这些年的战乱和经济运作,作为天下首当富熟之地的东南,多年积累的底子和潜力已经被榨取的差不多了,再加上抗税之乱带来的后遗症,一些地方就是有钱也未必买的到粮食。

    长安虽然也有输送,却是首要用来保证河东、朔方两只最大的军队士气和人心的安定。

    希望龙武军的老大,能提供担保,换取那些聚集在登州的商贾大户,所囤积的粮食。当然,这些粮食从本质上说,相当部分实质上是我个人名下的粮食。

    海南本身就有数州十数县的基础,各种的新旧农场、种植园,再加上新开发的北婆罗洲沿海平原的大小屯垦区,已经可以大宗输出粮食。

    不要小看这粮食,在江南两淮、河南、河北这些战乱波及的地区,用来收纳那些流离失所的难民,或是因土地兼并破产的农户,可比真金白银铜钱什么的还管用。一船船的粮食运出去,是一船船的青壮劳力被运上岛,某些情况下,一个作坊的熟练工匠,或许只要那么几袋南海米价值。对许多故土难离的人来说,理论上是做三年就回家,但是等真到了那里,这个期限就不好说了。

    更不用说,

    每年至少可以向龙武军的外围和基层组织,提供至少二十万石米面,十几万石粗加工麦豆的需求,这还不包括那些大小种植园、养殖场提供的瓜菜畜肉渔获,茶盐糖酒酱丝纸,以及深加工过军用、民用的罐头、压缩干粮、什么的。

    如果不是受限于运力和道路,这个数字恐怕还要翻上一番,毕竟如果没有达到足够的规模,想把一车粮食从广州上岸运到关中,运输的成本会让价格飙到一个让人发指的位置。所以走陆路的,只能是一些大宗罐头、粮砖什么的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