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正文 安石罢相篇(第1/4页)  从陈桥到崖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家都清楚这事轮不到自己说话。有意思書院hei hei  终于有一天,神宗问到了王安石。面对皇帝的恐慌,王安石表现得非常镇定“天旱、水灾这样的事,就算上古圣君尧舜禹汤也在所难免,都只是些自然现象。我们尽力而为就是,根本不必恐慌”以现代人来看,王安石说的半点错都没。可在宋神宗眼里,他这番话就错了,且错得非常彻底可说这是这对君臣之间,思维差得最远的一次

    王安石的态度更印证了赵顼的担心,不畏天的人怎会被天所原谅这5年来做的事,不仅人不同意,看来连天都反对啊皇帝说朕怕的就是我们没有尽力,相反我们都做错了

    于是仅仅几天后,新法就被突然间全部罢除晴天霹雳王安石被震傻了,他不知是哪出了错。甚至整个新党集团,包括吕惠卿、曾布、邓绾等众多反面角色,也谁都没查觉出是谁做了什么。。把这一切都翻了天这就暴露出王安石及其集团最大弱点警觉性太低、政治手段太劣政治,不止是治国,更是治人,就是怎么整人王安石就倒在了这上面,他身为帝国首相,总揽大权近5年,这是什么权威纵观北宋历史,之前的赵普、吕夷简等宰相任期比他长,可没一人做到他为相时的权威到这种程度,居然让命根子一样的新法突然被废,都不知怎么出的事还有比这更呆的吗还有比他更天真更纯良、不整人不搞事的首相吗。。

    谜底与一守城门的人有关。这个城门官在宋史上鼎鼎大名,甚至以一守城门的。在宋史上留下了属于他个人的传记。他叫郑侠。

    郑侠是王安石的学生,进士出身,先在光州当司法参军。后调进京城。可工作不怎么样。在安上门看守城门。刚开始王安石还很器重这位弟子,可人家现在已是位坚定的反改革派了

    这时中原大旱,各地灾民涌向京城。郑侠就站在城门上一眼望去,瘦骨嶙峋、衣不蔽体、流离失所的灾民无边无沿,他心里顿时“极其痛苦”这都是王安石新法害的啊灾民就是证明、大旱更是证明,连老天都愤怒了

    于是他写了份奏章。历数新法弊端。奏章最后他视死如归的声称请皇上罢免新法,上天必雨如10天内还不下,就请皇帝把我砍了除了奏章。他还把千万灾民的苦难画成了一幅流民图。写好画好后,郑侠开始发愁怎么才能让皇帝看到呢这是个问题他职务太低了,如走正常途径必须得先由宰相王安石过目这不行他想了个好办法先到开封城外。声称这是密奏。以加急驿马。送进银台司。。

    于是皇帝第一时间看到了,26周岁的年轻小皇帝被流民图深深震撼,史称彻夜不眠,次日4月6日早晨,皇帝和谁也没商量,就下令全国罢免所有新法

    当天,大雨

    7日,所有朝臣包括新党、旧党。都入宫向皇帝道贺终于下雨了。神宗拿出流民图和郑侠的奏章给大家看。大家才明白了原来是这么回事。于是吕惠卿、邓绾等新党成员纷纷相泣于帝前。最终,除了方田均税法被罢之外。其余新法暂时恢复

    9日,远在西京洛阳的司马光送来了份加急奏章,积极响应皇帝的罪己诏。

    他共总结了6条,眼光独到,实有必要一条条详细研究,才能看出大名鼎鼎、光辉伟大的司马大师有多么高超。

    1“广散青苗钱,使民负债日重,而县官无所得”不知他从何得出这结论好吧就算是民间因青苗法而苦不堪言,但官府居然一无所得那32间封桩库的钱帛是哪来的

    2“免上户之役,敛下户之钱,以养浮浪之人”说得不准确。上户的役是免了,但也一样得交钱如真不让上户交了,估计老混蛋你就不会说什么了。敛下户之钱不假,可按户分等,各有税款,只要不是东明县事件里别有用心的人把等级故意搞混,有什么不公道的。。

    3“置市易司,与细民争利,而实耗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