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章 从反面行为透视人性弱点(第4/6页)  透视人性弱点22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感情亮起了红灯”。

    有些对别人有高度自我主张的意愿,或总想支配别人的人,一旦自己的攻击性需求为人察觉时,则往往会采取与其需求相反的警戒态度,或过分谦虚的态度。例如,在别人面前尽量避免说话,或做出引人侧目的行为;害怕在开会时被要求发言,故尽可能坐在不显眼的角落,甚至无法与上司、部下沟通等等,这种现象乍看之下,似乎有些懦弱、无能,但这种人的内心,却往往存在着想支配、征服别人的强烈竞争欲望,所以其刻意表现出来的谦虚态度,乃是强烈需求受到压抑的一种反作用。

    这类人本质上的弱点,在于害怕暴露自己本来的需求,而无法得到社会的认同。也正因为有这种弱点,他们时常会主张不需以牙还牙的非暴力行为。对别人的暴力行为,如对虐待动物者做出过度斥责反应的保护动物者,看到血就昏倒的医科学生,看到小刀、针、乃至于笔尖、筷子等尖状物体就惊恐者。

    在日常接触中,我们也完全可以从一个人不经意所表现出的言行小节中,看出其不自觉的潜在弱点。换句话说,可由日常的某个人言行追察其真正的心理活动。

    例如,挨家挨户走访的推销员,都有类似的经验。当与对方沟通方式不恰当时,对方不仅不为所动,甚至会恶言相向。若是推销生手遭上述反应时,必定掉头就走,从此不再上门拜访;但老手则完全不同,绝对不会因而退却。有经验的老手发动攻势的方法与生手完全相反,他们认为此类客户才是最有希望的顾客,纵然对方屡次断然拒绝,皆不轻言放弃。即使挨骂:“你也太固执了吧?告诉你,不论你再来几次都没有用的。”此时,老手仍会赔上笑脸说:“即使没有用也没有关系,大家作朋友嘛!”之后,仍然每天登门拜访。因为,根据他们的经验,这种类型的客户,往往表里不一,口是心非,易于被人情和义理所屈服。

    事实上,数次拜访并非故意做出一些无谓的动力,而是借此找寻对方防卫面具后的缺口,而客户也不自觉地会为自己的反面形成,露出一个缺口,将原始的心态表露出来。于是,只消将目标对准缺口,其防线便立即全面崩溃,洽谈也可由此顺利开展。另有一种人,与上述类型恰好相反。不论对方说些什么都会卑躬屈膝地立刻回答:“是,是”、“对,对”、“有道理”、“我知道”等,但根据反面形成的心理活动分析,对此种人反需加以提防;因为这种人外表看似迎合,但事实上,可能根本听不进对方的话,或不好意思不加理睬,所以,只好假作赞同地点头附和。某大学教授曾说,上课时教授每讲一句话即点头附和的大学生,十有八九不了解课程实质内容。

    最后再举一例。因公务而有来往的人,或商场上的朋友,不能在短时期间推心置腹。情谊刚开始时应以赞美、客套来试探对方,但某些人对于这种社交性的礼貌或赞美会极力否认。根据反面形成的心理结构,此类型的人经常易为美言所影响,因此,会刻意地隐藏这种弱点。

    但是一些老道高明的人,还是能从对方的每一个细微的动作中,以及每一种司空见惯的习性中,窥一斑而知全豹。比较准确地分辨出人的本质和心态以及他们的人性弱点。

    而从生活细节上观察人识别人,带有很大的经验性,其实也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所以,一些有心人在实践中总结出从生活细节识别人的三条规律:

    一是从常见表情上识别人。好经常皱眉的人,一般都心思较重,心事较多,总喜欢思考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经常爱用眼角余光看人的人,一般都心胸狭窄,心怀叵测,内心深处总有一种恐惧感;经常用手挠头的人,一般都心情烦躁,心神不宁。

    二是从常见动作上识别人;总好掰手指节的人,一般工于心计,总在动脑筋;一坐下就跷起二郎腿的人,一般都自命不凡、高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