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道教的初创、发展、正一道教(第3/4页)  金玉仙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为的高僧、高道,而这些高僧、高道后来大都成了两教的神祇。而且佛道两教的宗教理论家们,在阐明教义,编写经书的活动中大量的取长补短,互通有无。互相借鉴或模仿。不仅如此,连神仙也拉来互为通用。所以,佛道两教的经典当中,经常有似曾相识的地方。而且佛道两教的经典也都从过去的几册子,发展到案牍如山,汗牛充栋的地步。道教的宗教理论家编出的影响比较大的经书,就是老子化胡经,这老子化胡经,把佛祖如来硬成是老子的弟子,因而在中国古代的宗教界、文化界、史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从此也就有了天下“三教出一门”理论。并行成了共识。人会在以后写出专文天下“三教出一门”之,将详“三教出一门”。当然,也有一些经典编得也是漏洞百出,矛盾重重。不能服众,所以也得不到大众的认可。有些经典甚至于仅限于某些门派,影响力极,有的影响力甚至为零。所以,若有兴趣喜欢阅读宗教典籍的朋友,要在历史的角度,用客观的眼光来看待,才不会产生谬误。切不可看到某一典籍或书里什么,就认为是什么,这种主观的认知方式是不可取的。

    第四、斗法。大家都不会陌生,就跟现在的大学生辩论会的形式相似。但内容不同。这种斗法会,常常有官府或士绅组织主办,也有佛道两家自行协商主办,在民间影响很大。明清多有描述,西游记第四十五回至第四十七回里,就是活脱脱的僧、道斗法的写照,只是这里的道士是妖怪。虽然对道教多有贬谤,但描写得很精彩。

    三、道教的修行方式

    道教经过长期的发展,除了研习经典以外,其修行方式,大致分为四种

    第一、符箓。主要是用来镇宅避邪,驱魔降妖,呼风唤雨至于能不能呼来风,唤来雨,天知道。

    第二、内丹术。也称“调息法”,现在也称道教气功,在庄子一书里,已经有不少气功、静功的记载。从现在医学观点来看,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健身方法。

    第三、丹鼎术。张道陵初创道教时,炼制大量草药,制成丸剂,主要是以为人祛病健身的一个手段。后来道教门徒发展成为“丹鼎术”,古人叫“抟汞炼铅”。用这些东西,当然还用其他一些“仙药”做配料,制成“仙丹”,而且功效也不仅限于“祛病健身”,而是宣扬人吃了能“白日飞升,成仙得道”。现代医学证明,食物中若含有少量汞铅这些东西,人吃了也是不得了的事情。用这些东西炼成的“仙丹”,人吃了了后果可想而知。可以吃了“仙丹”,白日飞升的人没有,死于非命的却不少。历史上屡有记载。

    第四、玉房术。也被称做做“阴阳双xiu”、“捉坎填离”、“纳阳采阴”等等。有的教派也把“玉房术”纳入“丹鼎术”系列中。就是通过男女做为修行手段。研究一些诸如“九浅一深”、“三浅一深”、“含精不吐”等技巧,这里就不详述。这种修行之术限于一些没有“色戒”的道教教派。其知名度很高。但是,因为有悖与我国的民俗传统,争议也是不少的。明朝作家凌濛初的集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甄监生浪吞秘药春花婢误泄风情就讽刺了山东曹州的一个甄监生信奉神仙之术,服食春药后和一个新买的丫头春花,深夜坐在禅椅上。最后,没有解药,脱阳而死的故事。

    四、正一教

    道教在历史沿革和发展的过程中,涌现出大量的宗教理论家,并产生了许多门派,但这些门派实际上都脱不出原始道教的窠臼,所以,不能自成体系。也威胁不到世代沿袭“天师”之职的张氏道教在全国的领袖地位,但是,道教在基教义上的缺陷,也成了道教兴盛的瓶颈。和佛教相比,道教在基教义上的缺陷就更为明显。因为佛教宣称的是精神不死,因果轮回。所以劝人多做善事,修桥补路。与人方便。苦修今生,普渡来世。劝人今生忍受苦难,来世成人成佛。让人容易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