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叶咏珊要跟还没有进他货的两个零售商再谈一谈。
叶泳珊和郑斌先来到旺嫂超市。
叶咏珊先打招呼:“旺嫂,我喺呢度(在这里)做了也有一个多月了,来你这个店子也有好几次了。
福泉米酒宜家(现在)卖嘅还可以,你可以考虑进点货试着卖一下。我唔晓(不会)骗你嘅。”
旺嫂笑咪咪地拒绝:“叶小姐,你睇(看)我这个超市,边度(哪里)还摆得下东西,都堆到屋顶了。门面实情(实在)太小了,你货嘅就系来了,我也冇把炮(没办法)上架。
有东西卖,边个(谁)唔想啊,实情系(实在是)有心无力。
这位后生仔是谁?”旺嫂有意想转移注意力。
“他系我公司新来嘅同事。”
郑斌自我介绍:“旺嫂,您好,我叫郑斌。我刚刚入行学生意,还请您多关照。”
“是个北佬啊。”旺嫂语气中透着轻蔑,“大圈仔?”
改革开放以前,广东那边有很多人在身上绑一个汽车内胎,乘夜游泳,偷渡到香港,香港人就称这种人为“大圈仔”。
在香港,说英语最受人尊敬,因为说英语的都是有文化的c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第二种是说粤语的。最看不起的就是说普通话的。他们把大陆那边的人统称为“北佬”。
在第5章里,郑斌作为大里山铁矿的代表与外商谈判时,外商代表团里有几个香港律师。开始时,他们总喜欢说话时夹几句英语或者粤语,以显示他们身份的高贵,后来被郑斌治乖了。
郑斌也知道,这种因为地域的不同而带来的身份歧视,是普遍存在的。比如城里人瞧不起乡下人,大城市的人瞧不起小城市的人。
郑斌无力改变这种状况。但他却要治一治眼前这个旺嫂,不然,叶咏珊的生意就没办法做下去。
“旺嫂,你知不知道什么叫‘纬度’?
纬度就是地球面上一点到球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我们在北半球,我们这边的纬度就叫‘北纬’。香港是在北纬22度。”
旺嫂不知所以。她很小就开始做生意,没读过多少书,对于纬度c夹角c北纬等名词,她都很陌生;她被这些名词震住了,有点发呆。
郑斌继续说:“香港人把大陆人统称作北佬,这是错误的。
旺嫂,你知道为什么是错误的吗?”
旺嫂不由自主地摇头,魔障了。
“大陆的广东c广西c云南三个省,和香港在同一个纬度上,并不在香港的北面。海南省更是在香港的南边,难道海南省的人也要叫香港人‘北佬’吗。
香港有很多大老板,都是四五十年代从上海或者福建过来的,照说他们也算是‘北佬’。
要是没有这些‘北佬’,可能就没有香港今天的繁荣。旺嫂您恐怕也开不成超市,只能在乡下种地,或者下海捕鱼捞虾。
旺嫂,您觉得香港人歧视大陆人,有意思吗?”
郑斌在深圳时也接触过一些香港商人,有些港商闲聊时跟他说,他们小时候听大人说,某某家的孩子有出息,在广州读书;某某家的叔叔有本事,在上海做事。
那时的香港不过是一个贫穷的小渔村,香港人要想发财致富,就只有北上。
可是1949年,一切就全变了。
1950年,香港对大陆的贸易由多年的入超一下转变为出超,当年的出超额就达到惊人的5亿港元,为香港的初步繁荣奠定了基础。
当时香港民众的生活物质严重依赖于大陆,中央政府为稳定香港市面,从本就贫穷的大陆筹措物质供应香港,并定为“政治任务”。
1962年3月20日,中央政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