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点下山的日光习惯。在北非摩洛哥里看到各种颜色的长袍,那些我无法用单一形容词描述的颜色,一改我只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定律。在西班牙看到高第及奥运村的现代建筑,一改我对房子只有四平八稳、遮风避雨功能的成见……旅行是我最精准的人生里程碑,我的人生分成“尚未去威尼斯时”“去威尼斯之后至去西班牙之前”“去西班牙之后至去布拉格之前”“去布拉格之后至去希腊之前”“去希腊之后至去格陵兰之前”“去格陵兰之后至去西藏之前”“去西藏之后至去吴哥窟之前”……每一次旅行,我的人生就会产生重大质变,比方去过西班牙后,开始对建筑有兴趣;去过希腊后,开始对绘画有兴趣;去过西藏后,开始对灵魂修行有了新的计划……
就像我建议你们必读的《旅行,重新打造自己》里所说:“一趟喜马拉雅之行,可比纽约的心理医生便宜得多,而且效果更令人满意……旅行可以唤醒沉睡已久的潜能,感官变得特别敏锐,比平时的生活多了游戏和幻想的成分,也提高了对痛苦和不适的忍受程度……唯有摆脱平日熟悉的环境与惯常能影响我的人事物,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自己,才能清楚地理出以后的人生方向。”
阿兰德波顿在《旅行的艺术》里说:“在西奈沙漠想到上帝的存在并不奇怪,这里的高山、谷地让人一看就明白,这不是人类的双手得以打造出来的,这是一股巨大无比的力量,早在人类现身之前就已生成,并将延续到我们灭绝之后,路边的花朵和快餐店就很难令人联想到这点。”旅行会让人谦卑,你会知道世界之大,永远有着与你截然不同的人、事、物在地球的彼端发生;见的世面广了,也就不会把自己局限在小格局里,不再愤世嫉俗、与人为敌。所以,旅行永远是最好最有效的心灵治疗。
趁年轻有体力,走到最远、
最高的世界边境,帮自己建旅行目录文件
很多人有错误的观念,总是趁年轻时拼命赚钱、存钱,打算等到老的时候才去环球旅行,到那个时候,已经因为长期工作而体力不佳,太冷的地方不能去,太高的地方不能爬,太远的飞行不能承受……我去北欧的时候,同团有一些七八十岁的老年人,他们已经不能吃硬的牛排、冷的生鱼,已经不能到北极圈里欣赏浮冰、坐冰上摩托车……趁年轻,隔一段时间存了一笔钱,就去远地冒险,因为体力够,能看能玩的时间也多,而且知识学习力、敏锐度、好奇心、生命智慧……累积发育的速度正快,这时候旅行最好。
我自己的旅行规划是先走西欧,那里有很多元丰富的现代文明与艺术刺激,然后是精致商业文明的日本、年轻活力的美国,然后再走有着古老历史的东欧、热情的南欧、冷静的北欧、神秘的北非……过了三十岁后,则开始计划我的文明与心灵之旅:西藏、吴哥窟、印度、埃及、土耳其,然后还希望去中南非和中南美。我对自己的期许是:几岁,就去几个国家,比方我三十五岁,已经去过三十五个国家,以此类推;如此,我就根本不害怕衰老,因为我永远都在期待下一次的旅行,期待明年的新生。
你们也可以规划适合自己财力与体力的旅行计划,比方参加费用较便宜,但挑战xìng与机动xìng都高的自助旅行团,或是多利用青年学生证等优惠,帮自己走一趟物超所值的旅行。然后记得用相机、摄影机、纸笔、录音笔或笔记本电脑为你珍贵的生命旅行留下记录,帮自己建一个已走过行程的目录文件,以便日后可以找回原处,发现更深刻的事物,或是走到更偏远的边界以后旧地重游,可以就这份目录文件再规划新的出发;平时遇到困境、低潮、瓶颈时,也可以透过回忆、相片、影片,或是书籍,再次神游你曾经去过的异地风景,那些都是你一个个鲜活的精神出口等到有一天你走不动时、看不清楚绘画与雕刻时、听不到叫卖声和海浪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