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事了吗?”他不耐烦地说:“没有什么,只是过够了这样的日子。”她仍在迟疑:“可是……”剑波吼道:“我的忍耐力已到了极限。你知道吗?我过够了,过够了!”挂断电话,生气地扔在床头柜上,合衣倒在床上。武嫣然握着手机踌躇不决。他从未有过这样失控过,该怎么办?坐在床沿上发呆。
武嫣然早早地定好回老家的机票,休息日去看望妈妈和哥哥。郑绪方牵着小孙女武静好从地里匆匆赶回来。嫣然等在大门口,望着从远处走来的一老一小是那么的不和谐,却无比的温馨。妈妈比上次见到更加瘦弱,佝偻着身体,紧紧地牵着孩子的小手。郑绪方一见闺女,不放心地问:“嫣然,你咋突然回来了,不会出什么事了吧?”打开大门,娘仨走进来。“妈,没有什么事,就是想你们了,回来看看。”进屋坐下,嫣然又问:“我哥的养殖场怎么样了?”郑绪方泡着茶水说:“亏空还完了,多少有点儿利润。这些年多亏了你。”武嫣然点点头,伸手要拉侄女:“静好,认识我吗?”小姑娘脆生生地说:“你是姑姑。”身子却往后面躲。郑绪方艰难地坐下,静好钻进奶奶的怀里。搂着孩子,缕缕静好垂下的碎发说:“她和你认生。”妈妈迟缓的动作,嫣然着急地问:“妈,您怎么了?”郑绪方故意轻松地笑笑说:“老毛病了,腿有点儿疼。可能是在地里蹲久了吧。”嫣然急忙蹲在妈妈面前去查看她的病情:“妈,你去看医生了吗?明天,我陪你去看看吧。”“不妨事,贴膏药了。”郑绪方风轻云淡地掩饰着自己的病情,“我去做饭吧。”手扶着桌子吃力地往上起身,嫣然跟妈妈走进厨房。静好迅速地钻进里屋用搪瓷大碗装一碗鹅蛋,小心翼翼地捧到厨房,叫一声:“奶奶。”郑绪方看见鹅蛋,会心地说:“静好真乖,奶奶知道了。”
嫣然帮妈妈烧火,小静好坐在她的旁边。红彤彤的火光映衬着姑侄俩。小姑娘水汪汪的大眼睛忽灵灵地瞅着陌生的姑姑。嫣然友好地冲孩子一笑,静好匆忙别过脸不敢再看姑姑。嫣然往灶火里填柴问:“静好,爸爸天天回来吃饭吗?”静好拿起一根柴也往里添:“有时候回来,有时候我和奶奶送。”郑绪方喜悦地做了好多闺女爱吃的菜。嫣然望着忙碌的妈妈想:怎么可以丢掉工作,自己回家享福呢?
乡村清清凉凉的黄昏,四周响起小虫的呢喃声。太阳完全隐去它的光芒,洁净的天空中飘着几缕云彩,暮色慢慢笼罩大地。远处偶尔传来几声狗叫鸡鸣。下地归来的人们扛着农具,路上打着招呼。家里、场院里堆满了秋粮:黄灿灿的玉米像小山;成片的芝麻杆;一垛垛的花生秧子……农妇们开始烧饭,袅袅的炊烟升起,空气里弥漫起饭菜的香味。
武嫣然从屋里搬出小桌子和小板凳,用抹布擦拭干净。旧时的物件儿,睹物思人---爸爸曾经在这张小桌子上教自己写字读书。桌面上暗红色的油漆也快脱落光。郑绪方端着碗碟走过来,见嫣然发愣的表情,自言自语地说:“这张小桌子是你爸爸赶集买的。他说孩子要上学了,买张桌子让孩子学习用。”嫣然难过地点点头。郑绪方马上露出笑脸说:“过去的事,不提了。你难得回来两天,说些高兴的话。”嫣然艰难地冲妈妈一笑。
简单的农家饭:大葱炒鹅蛋;凉拌长豆角;清炖小柴鸡;自家腌制的酱黄瓜;馒头、小米粥;煮的新鲜花生、毛豆。嫣然弯腰嗅嗅说:“妈,我可想你做的饭了。”郑绪方喜悦地说:“我给你腌了好多咸鸭蛋、酱黄瓜。天气也不热了,攒下十几个鹅蛋。你最爱吃鹅蛋,静好拾着鹅蛋就会藏起来。回去放在冰箱里能吃好久。”静好兴奋地从屋里抱出小竹篮子,放在地面上,悄然地拉着姑姑过来看。里面有十几颗硕大的鹅蛋,整齐地码放在篮子里。小姑娘撅着屁股,嘴巴里嘟嘟囔囔地数着:“一、二、三………九、十………”向姑姑摇着头,表示不会了。郑绪方摆放着碗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