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菩萨云集妙胜殿上说偈品》(卷品至八)十四、《须弥顶上偈赞品》(卷十六)
十一、《菩萨十住品》(卷八)十五、《十住品》(卷十六)
十二、《梵行品》(卷八)十六、《梵行品》(卷十品)
十三、《初发心菩萨功德品》(卷九)十七、《初发心功德品》(卷十品)
十四、《明法品》(卷十)十八、《明法品》(卷十八)
十五、《佛升夜摩天宫自在品》(卷十)十九、《升夜摩天宫品》(卷十九)
十六、《夜摩天宫菩萨说偈品》(卷十)二十、《夜摩宫中偈赞品》(卷十九)
十七、《功德华聚菩萨十行品》(卷十一至十二)二一、《十行品》(卷十九至二十)
十八、《菩萨十无尽藏品》(卷十二)二二、《十无尽藏品》(卷二十一)
十九、《如来升兜率天宫一切宝殿品》(卷十三)二三、《升兜率天宫品》(卷二十二)
二十、《兜率天宫菩萨云集赞佛品》(卷十四)二四、《兜率宫中偈赞品》(卷二十三)
二一、《金刚幢菩萨十回向品》(卷十四至二十二)二五、《十回向品》(卷二十三至三十三)
二二、《十地品》(卷二十三至二十品)二六、《十地品》(卷三十四至三十九)
二七、《十定品》(卷四十至四十三)
二三、《十明品》(卷二十八)二八、《十通品》(卷四十四)
二四、《十忍品》(卷二十八)二九、《十忍品》(卷四十四)
二五、《心王菩萨问阿僧只品》(卷二十九)三十、《阿僧只品》(卷四十五)
二六、《寿命品》(卷二十九)三一、《寿量品》(卷四十五)
二七、《菩萨住处品》(卷二十九)三二、《诸菩萨住处品》(卷四十五)
二八、《佛不思议法品》(卷三十至三十一)三三、《佛不思议法品》(卷四十六至四十品)
二九、《如来相海品》(卷三十二)三四、《如来十身相海品》(卷四十八)
三十、《佛小相光明功德品》(卷三十二)、《如来随好光明功德品》(卷四十八)
三一、《普贤菩萨行品》(卷三十三)三六、《普贤行品》(卷四十九)
三二、《宝王如来性起品》(卷三十三至三十六)三七、《如来出现品》(卷五十至五十二)
三三、《离世间品》(卷三十六至四十三)三八、《离世间品》(卷五十三至五十九)
三四、《入法界品》(卷四十四至六十)三九、《入法界品》(卷六十至八十)
从新译本译出以后,八世纪以来汉地的华严学者大都依据新经讲习疏释。但在新译本出现以前,就连唐贤首(法藏)的讲疏还都一般依据晋译六十卷本。因此对于本经的文义,在有名的贤首《探玄记》(卷二)和《文义纲目》中,即依旧译本将全经判为五分:一、教起因缘分(旧《世间净眼品》),这就是全经的序分。
二、举果劝乐生信分(旧《卢舍那佛品》)显示舍那佛的果德和他过去的因行,劝令生信。三、修因契果生解分(旧《如来名号品》至《宝王如来性起品》三十品),显示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的因行和所契的佛果,为令生解。四、托法进修成行分(旧《离世间品》),显示依诸菩萨行法,从事进修,成菩萨行。五、依人入证成德分(旧《入法界品》),显示由于善知识的教导,证入法界,成就果德。又分科此经的内容为五周因果:一、所信因果(旧《卢舍那佛品》),二、差别因果(旧《如来名号品》至《菩萨住处品》二十五品是差别因,《佛不思议法品》至《佛小相光明功德品》三品是差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