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3章 天性(第2/3页)  无字江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出了雌熊在人熊婚姻关系中表现出的积极主动姿态,细致地刻画出雌熊具有人类女性贤惠、勤劳的特征,从而使神话传说起到了拉进和亲密人与熊、人与动物关系的作用。

    我清楚的记得一位有一位老先生在搜集整理的《鄂伦春族民间故事集》中,收入了一则人与熊的传说:在遥远的过去,有一位鄂伦春族中年妇女进山采集,回来时天黑了迷了路,越走离家越远,从此她就生活在这深山密林里,久而久之她变成了一只熊。又过了几年,这位妇女的丈夫走进这片密林里打猎,见一只熊正在埋头吃都柿,他一枪把熊打死了。

    剥皮时猎刀在熊的前肢上怎么也插不进去。猎人拨拉开厚毛一看,原来上面戴着个红色手镯,和他妻子戴的一模一样。他好生奇怪,莫非这只熊就是我妻子?怪不得失踪这么多年都找不到她了。从此熊被认为是鄂伦春人的化身。

    还有一则流传古远的鄂伦春神话:很早很早以前,有一位猎人在山林中打猎时被一只雌熊抓去。雌熊把猎人关在林间山洞里,并同他一起生活。为了不让猎人逃跑,雌熊每次走出山洞去寻找食物时,都用大岩石把洞口死死地堵住。就这样,他们过了几年共同生活。后来雌熊生了一只小熊崽,便逐渐放松了对猎人的警惕。

    有一天,雌熊领着小熊外出觅食,忘记了堵洞口,猎人乘机钻出洞来,急速地往江边跑去。在江边恰好碰上放木排的人,猎人跳上木排顺流而去。傍晚,雌熊同小熊觅食归来,见洞里空空无人,雌熊立即带上小熊,沿着猎人的脚印追赶。到了江边,猎人早已无影无踪。

    雌熊又沿着江边发疯地往下游追赶。打老远看见猎人站在顺流而下的木排上,雌熊一面频频招手,一面喊到:“你怎么走了?快回来吧!”猎人却理也不理。雌熊气愤极了,狠了狠心说:“你既不愿再回来,咱们只好把孩子分成两半。”

    雌熊说着就把抱在怀里的小熊用双手高高地举起,让猎人好好地看了几眼,突然刷的一下将小熊撕成两半,一半投向猎人,自己抱着另一半坐在地上嚎啕大哭。结果随雌熊的一半还是熊,随猎人的一半成为鄂伦春人。

    这则神话颇具悲剧性却感人肺腑,生动地描述了人熊之间不相配、不理想的婚姻生活,并用夸张的文学语言描写了雌熊对猎人不辞而别所激发的愤怒之情,刻画出雌熊多情、自私而残酷的本性。鄂伦春族对人熊关系的深刻、复杂的认识态度,以及神妙的文学幻想和虚构,无所保留地呈现在民族的神话传说里。

    这些独特的人与动物为主题的文学风格,也进一步展示了北方初民对动物既恐惧又崇拜、即依赖又猎杀相互矛盾的心理结构。当然,他们的早期文学创作跟他们特定生存条件、自然环境以及他们热爱自然、崇尚自然、信仰“万物有灵”等观念是密不可分的。

    在赫哲族神话传说中,有关人熊婚姻的实例,不象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的神话传说那样丰富,不过也有类似内容的描述。如有一则神话中这样讲述:“很早以前,有一位妇女生了三个孩子。有一次两个孩子钻进林子里没有回来,第三个孩子到林子找他们,也一去不归。冬去春来,母亲一直为失去三个孩子而在江边哭泣。忽然有天来了一只公熊,吓得妇女拔腿就跑。

    公熊追上去问妇女:‘你哭啥?’妇女把失去孩子的经过说给了公熊,公熊听后说:‘你别哭,我让你再生几个孩子。’妇女和公熊同居后,果然生了好些孩子。有一天,妇女跟孩子们说:‘现在你们已都有了自己的氏族,你们去过你们的生活,我要跟着熊过日子。但你们要记住,三年内不能猎熊!不然我会被你们杀死。’孩子们整整忍了两年,到了第三年头,还是去猎熊了。他们在一个水泡子附近见到一只熊,就把那只熊打死了。结果,扒膛一看胸口长着他们母亲的一对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