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5章 复仇(第2/3页)  无字江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术创造,而此悲剧最精彩的也正在于突破史料部分。例如——屠岸贾为了诬陷除掉赵盾,竟然在自己院里打扮了一个极像赵盾的草人,把食物放在这个草人的肚子里,日复一日地让一个号称神獒的猛兽去吃他的心肝,后来在朝廷上诬告赵盾时,这个神獒竟一下子认出了赵盾……

    程婴为了挽救赵氏孤儿,忍痛把自己的亲生骨肉替代了他……

    韩厥深明大义,为了放走程婴和赵氏孤儿,不惜违背屠岸贾命令而自刎……那么,为什么纪君祥要写这么一个故事呢?

    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是历来很多艺术家喜欢采用的方式,而这出悲剧的取材却是一个宏大的历史典故,那么,作者的用意何在呢?答案就在那个;赵字上。我们知道,纪君祥是元代初人,而元朝灭亡的正是号称春秋战国赵盾一族后人的赵宋王朝。

    因此说;存赵孤有影射现实的民族意识并不是无稽之谈。元代统治者实现严格的等级制度,汉人地位低微,而科举的不公正使得大批文人失去了施展才能、步入社会上层的机会。像关汉卿等有才之人不得不去写些元杂剧来谋生。尴尬的境遇、卑贱的身份,强烈地刺激了文人的创作心态,因此,元代能够产生很多悲剧杰作也绝不是偶然的。

    再说回《赵氏孤儿》,其实早在南宋行将灭亡之时,文天祥就写过;程婴存赵真公志,奈有忠良壮此行;祖逖关河志,程婴社稷功等歌颂忠臣义士的口号。宋亡之后,怀念故国的人也常用;存赵孤来表达他们的恋宋之情。纪君祥以浓烈悲壮的笔调写出的《赵氏孤儿》,又何尝不是对残酷现实的激烈反抗!

    当戏剧搬上舞台,台下的观众看到这些悲壮惨烈的场景,听到;凭着赵家枝叶千年永,晋国山河百二雄这些慷慨激昂的唱词时,又怎能不产生悼念故国之思、恢复旧土之念呢?当看到最终大仇得报、恶人伏诛,谁又不会热血沸腾呢?

    所以明人孟称舜评价该作品:;此是千古最痛最快之事,应有一篇极痛快之文发之。读之觉太史公传犹为寂寥,非大作手,不易办也。第一等的大忠大义、百折不回的复仇意识、前仆后继的反抗精神,造就了这部伟大的悲剧作品。

    1912年,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一书中指出:;明以后,传奇无非喜剧,而元则有悲剧在其中。就其存者言之:如《汉宫秋》、《梧桐雨》、《西蜀梦》、《火烧介子推》、《张千替杀妻》等,初无所谓先离后合,始离终亨之事也。其最有悲剧之性质者,则如关汉卿之《窦娥冤》、纪君祥之《赵氏孤儿》。

    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不仅中国,赵氏孤儿的故事也在传教士的翻译下影响了西方人,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作为第一部广为欧洲人熟知的中国戏剧作品,《赵氏孤儿》即使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有其特殊的地位。即使比起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也毫不逊色。

    提起《哈姆雷特》就不得不想起我们时常提及的莎士比亚四大悲剧,莎翁笔下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王室之间的恩怨情仇,争名夺利之间无辜的人被受牵连,而戏剧的主人公也在复仇之路经历了殊死较量。

    《赵氏孤儿》是中国古代名扬海内外的悲剧,而莎士比亚的剧作《哈姆雷特》也是中西戏剧史上著名的以;复仇为主题的悲剧,两部作品的差异也诠释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别。

    我一直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