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68章 江湖与集市(第1/4页)  无字江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其实更现实一点的是有人的地方就有集市。

    我在图书馆里发现一些资料直接说中国古代最早集市出现在两晋南北朝草市。

    东晋时建康城外就有草市,六朝时开始设立;草市尉对草市进行管理。在州县城以外的水陆交通要道,或关津驿站所在之地形成的集市,称草市。

    交易的商品主要是水产品、盐、酒以及日用百货等生活必需品。草市东晋已有,唐朝中期以后,农村商业发展,草市更盛。到唐末五代,战乱频繁,江淮富户和城市居民,到草市建草屋居住避难的不少,使有些草市更渐繁盛,有的竟发展成为新兴城镇。

    宋代紧临州县城郭发展起来的新的商业市区。草市原来是乡村定期集市,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到宋代,其中一部分发展成为居民点,个别的上升为县,镇﹔而紧临州县城郭的草市﹐则发展成为新的商业市区。

    这类市区,居民稠密﹐商铺店肆林立﹐交易繁盛﹐与城郭以内的原有市区﹐并无区别。有的地方﹐甚至远远超过了城郭内的旧市区。到宋朝,逐渐发展成商业中心,如南宋年间鄂州的南草市。

    这类草市,已经突破了原来乡村集市的涵义。成为州县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类草市,宋政府并不把它作为乡村的一部分,而是作为城市的一部分加以管理。宋神宗熙宁年间,全国各地乡村都编排保甲。

    按时教阅,对;诸城外草市及镇市虽也编排保甲,但不把它们;附入乡村都保,亦不按时教阅,而是与城市坊郭户一样,受厢的管辖,而在没有厢制的州县,则直接受县的管辖,同乡村完全脱节。城郭草市的发展表明,宋代城市的商业贸易﹐不但打破了唐代坊市制度的限制,而且也打破了城郭的限制﹐进一步发展到城郭以外的地区。

    但是其实这些说法都不准确,因为远古以物易物的时候就已经有集市了。

    这是一个很有趣又很强大的循环,反之,凡大型的地区交流、贸易中心,必有一座远近闻名的庙宇。可以想象:牛河梁众多的古代僧侣们并不亲身参与农耕以及狩猎活动,但是他们却能从贸易、祭祀以及朝圣活动中受益。他们为周边人群提供了重要的娱乐活动以及信仰。

    更重要的事实是到目前为止这里只是经过初步的试掘,正式的考古发掘还没有全面展开。作为神庙,这个长度只有18米,最大宽度只有9米的地方可能略显狭窄了,这与现代庙宇根本不能相比。也许这处庙宇只是牛河梁上当年众多庙宇之中规模并不算大的一个,而其它的庙宇也许尚未被发现,或者早已被漫长的岁月冲蚀掉了。

    女神像头上有箍,耳垂上有穿孔。据说在出土时,神像的口内还残留有用贝壳制作的牙齿的痕迹。同时额部以上有箍,但具体是什么样子,不得而知了。现在她被人们称为;女娲,但是不是真的;女娲却很难考证了。人们或许不必众口一词,除了女娲便再无别的想象力,她或许只是当年牛河梁上众多女巫中的一个,亦或许她只是一群巫师所共同尊崇的女姓始祖。在牛河梁,男、女巫师不会因为性别的不同而出现地位上的差异,不过自古以来女性似乎更善于与神灵沟通。

    而女神像眼内玉睛的正面和反面,玉睛为淡灰色滑石质,背面为钉状,直径2.3厘米。神庙内的神像不止一个,从目前发掘的情况来看,大约有五、六个个体的残留,这些泥塑人像有的如真人大小,有的则是正常人体比例的两倍或者三倍。此外还有一些动物泥塑的残留。

    最最重要的是女神庙出土了泥塑熊爪残件,其中包括泥塑熊的鼻吻部位和泥塑的熊下颌残件,这才是顾青一定要急匆匆赶回去的直接原因。这虽然不是远古天熊唯一出现的证明但却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证明,教授一直为此痴迷,一直在进行天熊残片复原模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