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28章 黑盏(第3/4页)  无字江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产地、制法、鉴别、品评,以及茶具和点茶法,都有独到的见解,是后人研究宋代茶事的重要参考。

    称它为;宋代第一茶书并不为过。

    《大观茶论》全书共二十篇,内容翔实丰富,考据真实,涉及面非常广泛。内容分别为:绪论、地产、天时、采择、蒸压、制造、鉴辨、白茶、罗碾、盏、筅、瓶、勺、水、点、香、色、藏焙、品名、外焙等名目。

    另外《大观茶论》对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俗等都有详细记述。《大观茶论》中最为建盏界熟知的,是;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这句。

    而徽宗论盏,不止于此。全文一共近百字,对茶盏的形与色、使用方法,都有说明。中华书局校勘版《大观茶论》原文: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焕发茶采色也。底必差深而微宽。底深则茶直立,易以取乳;宽则运筅旋彻,不碍击拂。

    然须度茶之多少,用盏之大小。盏高茶少,则掩蔽茶色;茶多盏小,则受汤不尽。盏惟热,则茶发立耐久。这段话以三个角度说盏,其中任何一句拿出来,都是当时最有力的建盏广告语,也是建盏作为茶器,位居;宋代第一的明证。

    ;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说的就是建窑兔毫盏。当时其他窑口仿盏,因工艺原料等因素的制约,极难仿出建窑正窑的水平,尤其是达到徽宗要求的精品兔毫盏。为什么要茶盏必须够黑,又需要具备;条达的;玉毫?

    徽宗自己解答了,为的是;取其焕发茶采色,就是说精品建窑兔毫盏的釉色表现,最能焕发茶汤的颜色。;底必差深而微宽。底深则茶直立,易以取乳;宽则运筅旋彻,不碍击拂。意思是:茶盏的底部必须具备一定的深度和宽度。底部深,茶就好像直立在盏中,易于击出表面乳白的汤花;底部宽,就能自如地运转茶筅,不会束缚茶筅的击拂。

    建窑束口盏就完全符合;底差深而微宽的要求。加上建盏是铁胎,分量很足,从口沿至盏底,盏壁逐渐加厚,重心也很稳,击拂的时候更加顺手。;然须度茶之多少,用盏之大小。盏高茶少,则掩蔽茶色;茶多盏小,则受汤不尽。

    盏惟热,则茶发立耐久。意思是:因此必须根据茶的多少,来确定所使用茶盏的大小。如果碗大茶少,茶色不显,茶多盏小,没有足够的注水空间。此外盏还需要够热,这样击拂出的汤花才会更持久。建窑束口盏口沿下方有一圈注水线,能有效防止茶汤在击拂时溢出。建盏的盏壁微厚,胎骨为铁胎,保温性能很好。徽宗作为一国之主,衣食住行,都享受全天下最好的。

    于茶上,不可能例外,于茶器上,也是如此。而徽宗亲撰的《大观茶论》,在涉及茶盏时,显然句句都在说建盏。可以说,建盏是宋代皇帝在;第一茶书中钦定的;第一茶器。而《大观茶论》中论盏的文字,可是真正的皇帝在教人挑盏、用盏。如此权威性和影响力,在宋朝无人能比,自然也对当时的茶风产生了深远影响,直到今天,还有不少人津津乐道。贵为天子徽宗的推崇、文人墨客的吹捧,给宋代斗茶文化注入了绵绵不断的发展动力,使得宋代茶文化走向了历史的巅峰。

    ;水涨而船高,宋代斗茶文化发展反过来也进一步推动了建盏的发展和兴盛,使得建盏最终成为宋代斗茶的第一茶盏。无论建盏,或是宋代斗茶文化,宋徽宗作为其;古今第一代言人可谓是实至名归。建盏的魅力,不仅仅是美妙的器型与釉纹,更是因为一件小小的茶盏准确地诠释出了宋代斗茶文化的真正内涵。

    正是因为这样,建盏顺理成章地成为这一时代美妙文化的代表。

    大概想的过于入神许久没有说话,只坐在夜色渐深的金堤岸边,似乎忘却了身边的天才女生,杜小丙一点都不生气,相反她正在饶有兴趣的观察,我也不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