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章 久违的家人(第1/5页)  重生之花月正春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傍晚的时候,张映华背着一大背筐的红苕藤回来了。秋晨则落在后面一些,等张映华把猪草都背进了挨着拖水房的杂物棚,秋晨才背着自己的小背筐从牛圈棚的转角过来。

    秋晨没有回家,而是直接把她这一小背筐的红苕藤背去了她奶奶家,还在地坝里,都没看到人,就大声问:“奶奶,猪草放哪里?“

    何玉珍正在灶上的猪食锅里和猪食,看到秋晨背着一筐红苕藤进来:“我家里有猪草,你背回家去。“

    秋晨:“妈妈叫我一定要背来。“

    何玉珍家厨房的门坎很高,是木头的,快到秋晨的膝盖处了,秋晨背着猪草,颇费了些力气才跨进门,何玉珍见她背进来,忙上前去接着背筐,把猪草倒在堆猪草的墙角,将背筐还给孙女。

    秋晨接过背筐,就急匆匆地回自己家,连背筐都没放,直接去堂屋里看姐姐。

    顾家一大家的房子,修建呈一个门字形,门里一片宽敞的地方,是地坝,带钩的这边,就是顾远山家。这一竖钩的房子,是顾远山结婚后,和张映华自己修的。顾家的老房子,其实只有顶上那一横。顾远山和张映华结婚的时候,家里分了一间房间和一个猪圈给他们。厨房仍和父母共用。次年冬天,顾远山夫妇就修了自己的房子,搬出来住。限于手头的经济条件,他们修房子,跟亲戚家,借了两百块钱。房子也不敢修太大。堂屋就接在父母家的厨房上,这样可以少用一面墙的砖。这间与父母家厨房共用一面墙的屋子,就是他们家的堂屋,挨着堂屋的房间,是他们夫妇在用。房间过去,便是厨房,厨房背后有一间房间,房间的大小只有标准房间三分之二大,当地人管这间屋子叫倒座子。从霜长到四岁之后,这间屋子就成了从霜的房间。小女儿秋晨四岁之后,就和姐姐共用这间房间。以厨房与倒座子两间房间的纵深,搭建出来的房子,是家里的茅房和猪圈。借原这两间屋子的外墙,他们又搭了一个大的草棚屋子,以树为梁和柱,以稻草为房顶,用来堆放柴火和杂物。草棚本是没有墙的,但为了要在草棚里堆放猪草、煤炭、红苕之类的东西,顾远山夫妇把晒干的香樟树的枝桠用竹蔑条捆起来,当砖用,砌了三面的“树桠墙“,在紧挨着厨房这里,留出一个大大的门洞,方便进出。这个大的草棚被一分为二,挨着厨房这一侧,地面铺了石板,用来堆放煤炭、猪草,以及家里的农具用品,当倒座子用,秋天挖的红苕,也堆在这里。挨着拖水房那一半,主要用来堆柴堆灰。两者相接处,正对着拖水房的外门,留了一条通道,在砌“树桠墙”时,也在这里留了一个大的门洞。两个门洞的门,是顾远山用竹子做的,只有半人高,十分简易,但还是能起到门的作用,平时关起来,不用担心一大家人喂的鸡鸭跑进棚子里。顾远山夫妇新修了房子之后,他们原来分到的房间就由顾远山的父亲顾守正做主,给了家里的二儿子顾远宏家。又在另一侧的转角处新修了一间厨房,在厨房后修了一间只有半墙的倒座子,搭了一个半砖墙的拖水房,让顾远宏和陈小英分家出去。在新建给顾远宏家用的厨房旁,还修了一间比较宽大的耳房。顾家的老大和老二相继结婚分家后,顾远山的父亲一家,现在还有六口人,老四顾远明、老五顾远荣和顾远荣去年冬天才娶回家的老婆杨春容,以及小女儿顾远芳。

    张映华刚在堂屋里盛好饲料,端着细蔑条编成的畚箕,正准备去厨房,就看见小女儿拎着背筐进来:“秋晨,把背筐放到猪草屋,再进来。“

    秋晨被母亲抓个正着,小脸上的笑一下子就塌下来,从霜悄悄冲她挥下手,秋晨又高兴起来,拎着背筐去堆猪草的草棚屋。

    堂屋里还没有点灯,屋子的两扇木门虽然大敞着,门两边的墙上还有两扇方方正正的小窗,屋里的光线已经不够明亮了。从霜见妹妹过来,便放下收里的英语书,冲妹妹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