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章 来自前辈们的批判(第1/3页)  重卡雄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众人摇头叹气完了后,一致抬起头来盯着林超涵,那目光,像是要噬人的老虎,都放着绿绿的幽光。

    郭志寅先开口了,“小超,你说一说,这个指标是怎么回事?”

    林超涵凑过去一看,郭志寅指的是重卡发动机资料。这里需要说一下重卡发动机的技术。重卡发动机总成基本都是涡轮增压中冷柴油机,燃料为0号、-10号至-35号标准柴油,民用重卡发动机一般为直列4缸,八升以上排量,功率130马力以上,目前重卡发动机基本为直列4缸、13l排量和550马力以上功率。

    这里资料提到国外的一变速箱总成技术,变速箱,包含离合器,是将发动机输出的转速和功率经过多档位齿轮组进行二次转换后输出给形式系统,这里说的二次转换主要是降转速提升扭矩(转速与扭矩成反比,比值成为速比),因为发动机直接输出的转速过高(每分钟2000转以上),但扭矩过低,无法驱动车辆起步;涡轮是通过燃烧后废气的压力推动涡轮增加进气压力和密度,增加燃烧用氧,减少排放,提升功率和扭矩,以前的老柴油机不带涡轮,启动的时候冒黑烟。

    这个国外提到的参数指标,就是将排放降低到匪异所思的地步,但同时其功率却高到不可思议。

    这不科学啊,郭志寅研究了一辈子的重卡,从来没见到有人能把这个做到理论值的极限。

    林超涵松了一口气,这个数据是他从学校的图书馆里看到随手记录下来的,绝不可能抄错,他就回忆起那篇文章的详情,讲解了一下技术攻关的大致方案。听得郭志寅连连点头。

    随后林焕海几个人也指出了几处无法理解的地方,最后都得到林超涵的解答。

    郭志寅最后感慨地说,“小超这份工作做得扎实,很多东西我们研究了一辈子,都没想到国外都有了解决方案,更难得的是这份报告分类翔实,让我也大开了眼界。”

    谁不喜欢听到自己的儿子被人夸奖,林焕海听着频频点头,但想着还是不能让这小子太骄傲,评点道,“做了点小工作,还可以,但是堂堂大学生,里面还有错别字,拿出去笑掉人大牙,还有,给部队提的解决方案和建议还是有些草率,有的完全不可行,说的是外行话。”

    郭志寅连忙打断林焕海的话,“老林,不能太苛责,有些建议是有些太超前了,但是提供给部队进行思考也未尝不可嘛。至于错别字,小超啊,我们搞机械的人一定要严谨,一丝不苟,一个小数点都不能错,否则就会酿成不可挽回的错误。”说着不胜唏嘘,似乎想起年轻时曾经犯过的错误来。

    众人在总装厂就地讨论起来,甚至拿起笔在报告上修改起来,你一句我一句,就这样把这份报告给现场大段大段地修改起来,在一些报告的语气上,林超涵确实犯了很多错误,比如在其中还不自觉地写了“笔者认为”这种口气,这种学生论文的语气被老前辈们给毫不客气地批判了。

    然后还有一些段落语法也都挑刺挑出来批判了一番。

    林超涵听着满头大汗,之前那种兴奋劲和洋洋自得全没了,一群老前辈在给他改报告,就像是老师改论文一样,给林超涵上了生动宝贵的一堂课。在以后的漫漫长路上,这一次批改报告给他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指引他在必要的一些行文处事上更加稳健沉着。

    这份报告被西汽高层集体重视,甚至被制作成文件在厂务会议上进行传阅,包括潘振民等人在内,也提了一些修改意见,很快就最终形成一份正式的报告文件,林焕海跟部队联系,表示西汽进行了一个国外重卡发展趋势和我军重卡事业发展建议报告研究,部队方面十分感兴趣,立即把这份报告要了过去,随即这份报告被打上了绝密字样呈报了上去。(西汽作为军队供应商,一直以来是有这种内参权限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