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1 章(第1/4页)  中国骑兵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那么大的石头可不是一般火yào就能崩开的,他们的zhàyào是从哪弄来的?”王参谋长顿时傻了眼,他不知道啊!

    恰好一起去开会的管理参谋万怀臣听别人讲过这事,他说山东武城县有个伪军的zhàyào厂,能制造zhà弹,民兵队就是从那里偷的zhàyào。曾团长一拍大腿乐了:“民兵同志太客气,偷zhàyào不够意思。换我们去,干脆把那个工厂抢过来!”

    于是各路侦察人员纷纷出动,没过几天,情况都清楚了。

    这个zhàyào厂位于山东武城县的武官寨①,它原来的主人是军阀韩复榘。韩总司令跑了以后,厂子就归了汉jiān郭金城。武官寨是个大集镇,据点里驻着日军的一个小队,还有伪军两百多人。这里扼守着冀南进入鲁西的要道,因此,当骑兵团提出拔掉这个据点,军区领导十分支持。

    听说要打大集镇,各连队都按照惯例准备攻坚设备,可曾团长、况政委却吩咐用不着,说是这回要打个“巧”的。

    部队连夜出发,一、二、三连把武官寨东南五公里的一个小村子控制起来,四连则连夜直扑东北方向的郑家口②。郑家口是运河边上的重要码头,素有“小天津卫”之称。那里有日军的征收所和物资站,如果受到攻击,周边的鬼子非去救援不可。

    果然,一大早,骑兵四连在郑家口虚张声势,故城和武城的鬼子就全出动了,武官寨的日军小队也急忙赶往郑家口。四连就带着一大帮鬼子兵四处兜圈子。

    吃罢早饭,一连留在村子里“守马桩”、充当预备队。二连和三连的战士就带着两个伪军溜溜达达地去了武官寨。这两个伪军是zhàyào厂库房的管理员,因为贪财,时常监守自盗(民兵的zhàyào就是这么来的)。头天晚上,他俩被地方干部骗到了骑兵团驻扎的村子里。曾团长递过一根烟:“今天请你们来,是想jiāo个朋友。两位要是想当死朋友呢,好办,一人一qiāng就行;想做活朋友嘛,也好办……”那还用说,当然是想当活朋友。经过一番思想教育,两个伪军的思想觉悟得到了很大提高,领到了八路军颁发的《同情抗日证》,决心改邪归正,从此精忠报国。

    武官寨是每五日一大集,今天正是逢大集的日子。战士们化装成老百姓,有的推车,有的挑担,上街赶集去。在当时,八路军步兵为了便于分散行动,每个战士都准备有一套便衣,可骑兵们却只有军服,所以为了这次行动还得临时向老百姓借“道具”。刘春雷借了衣服,还借了五斤黄豆。他以前在豆腐店经常赶集买豆子,现在装做卖豆子的倒也惟妙惟肖。刘金魁用柴草掩藏着qiāng支,挑着好大一担柴火上了路,反正他是挑夫出身,不怕费劲。

    第九章奇袭武官寨(3)

    集市上熙熙攘攘,打头的王永元参谋长装做算卦先生;组织干事李选贤打扮成江湖郎中的模样;突击组的战士把蔬菜、粮食和柴火摆在据点大门外,讨价还价,整得十分热闹。刘春雷手里拎着个半空不空的袋子正和“卖柴火的”刘金魁装模作样演戏呢;旁边来了一位大婶,扯开布口袋就要查看黄豆的成色。这豆子底下埋着手榴弹,大刘怎么敢拿给她看,结果被大婶骂得一愣一愣的。

    大刘这边演砸了,旁边的“川老汉”更加狼狈。有个卖蒸糕的老头大概是想添几根柴火,伸手就把柴草捆子拆开了,险些没把机qiāng抖搂出来。刘金魁急了,一把推了人家一个跟头,闹得几乎要打架……曾玉良团长在人群里急得直挠头。据点的大门打不开,再这么赶集下去,这伙“做买卖的”非露馅不可。

    伪军把大门关着,八路军进不了据点。两个领了《同情抗日证》的伪军就前去叫门,说是昨天晚上喝醉了没回来,请守门的放他们进去,免得长官知道了挨罚。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