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2 章(第3/4页)  中国骑兵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反应快腿脚也快,跳下马车就往路边的地里跑,大刘不管别人,闷头就追,边追边开qiāng。打了两qiāng没打上,米先盛吓慌了,在庄稼地里摔了一跟头,爬起来再接着跑。大刘就离他近了,追到跟前,正想打qiāng,米先盛突然止步朝旁边侧身一滚。两人一错身,米先盛躺在地上,qiāng口就指着刘春雷。大刘心想:“完了……”

    第十七章在武工队(5)

    但是,qiāng没响。刚才米先盛摔跤的时候,手qiāngqiāng管chā到土里,堵上了。事到如今,他也只有哀号一声,被刘春雷一qiāng给毙了。可这时候,大刘也是一身冷汗,说不清楚是因为跑步累的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反正腿肚子有点哆嗦……

    马车上的伪军也知道武工队是冲着米先盛来的,他们用不着陪着玩命。所以除了一开始就被打死的一个,其余三人都抱着脑袋蹲在路边,缴qiāng投降了。

    武工队连续地在大白天活动,震动了日伪军。他们认为这次八路军的游击力量一定比较强,于是出动了搜索队。在一无所获之后,敌人要求每个村子晚上都要派“值更组”守夜,发现八路军就点篝火报信,哪里放走了武工队就处罚哪个村。

    本来,武工队*个人,队伍精干,要撤走很容易。但如果这么一走了之,有几个“重点治安村”的群众就难免会受牵连,必须想个办法。于是,那天半夜里,周边的村口都有了动静。先是“噼噼啪啪”地敲东西,再就是“值更组”的大呼小叫,接着,报信的篝火都点燃了……夜里,pào楼里的敌人看见周围十几个村都点了火,吓蒙了,不敢出来,只好朝着大马路上乱放qiāng了事。

    第二天,各村都来诉委屈,“昨天八路从我们村口过,老总们怎么不出来支援啊……”

    这次除jiān活动,武工队里跟着个宣传干部,他以前没参加过战斗,初上战场很兴奋,回去后就写了篇文章发表在军区报纸上,题目叫做《战斗的喜悦》,很是把刘春雷吹捧了一番。

    大刘当时并不知道这事,回到部队才看了文章。他心里虽然得意,却也难免有点犯嘀咕:战斗就是战斗,还喜悦?要不是运气好,当场就给报销了,喜悦个啥呢?

    第十八章告别冀南(1)

    1943年开春,刘春雷从武工队回到了骑兵团,上级任命他担任骑兵二连二排长。曾玉良团长问:“你认为怎样才能当好排长?”大刘回答:“一是打仗多动脑子,二是带头打冲锋。”团长很高兴:“出去学习了一次,效果不错嘛!”

    在团部,遇到伤愈归队的李树茂。闲聊的时候问他这是第几次受伤了,李连长说:“快二十次,习惯了。”曾团长就说,受过二十次伤的人,功德圆满,以后子弹都会绕着走。

    回到二连,刘春雷先去看自己的战马。可是找来找去没找到,问谁谁也不说,他不由得有些冒火,嗓门也大了起来。指导员张存有赶紧把他拉到一边,叮嘱他不要闹情绪,还说军区保卫部的干事正在搞审查呢!

    保卫部的人下连队,通常是来处理违法、叛逃和破坏事件的,骑兵团是红军团队,觉悟高、素质好,以往很少“麻烦”他们。所以大刘听说是“保卫部”就吓了一跳:“指导员,出啥事了?”

    演义小说中经常描述“粮草断绝,军心大乱”的故事,其实,八路军若是缺了粮食,事情也难办。

    1942年冬天,根据地军民是在饥饿中度过的,人们以糠菜为食,两斤红枣可以换一亩地,十来斤粮食可以换一栋房子,卖儿卖女的现象屡有发生。到了1943年,粮食更加紧张,除松树和柏树以外的树叶子几乎全被吃光,人们只好在野地里挖草根,掏地鼠洞。每天日出之后,饥饿的人群在墙角倚靠而坐,有些人就在昏睡中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