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元年残欠夏税,并特与除放。”长兴二年(931年),他下令诸道均平民间田税,又准许百姓民间自铸农具及杂铁器;每田二亩,夏秋只纳农具钱三文,此外,还开放酒禁,允许百姓制曲造酒。这样,就撤除了国家对盐铁、造酒的专营垄断,的确不失为便民措施,也说明李嗣源的确是关心农事的。李嗣源还常到民间视察,如长兴三年(932年)三月,“帝观稼于近郊,民有父子三人同挽犁耕者,帝闵之,赐耕牛三头”。同年十二月,“癸丑幸龙门,观修伊水石堰,赐丁夫酒食。后数日,有司奏:‘丁夫役限十五日已满,请更役五日。’帝答曰:‘不唯时寒,且不可失信于小民。’即止其役。”其宽仁体恤,由此可见一斑。李嗣源在位七年,战事稀少,屡有丰年,边境“诸蕃不相侵扰”,饱经战乱之苦的中原民众,总算是获得了短暂的喘息机会。
学习文化
李嗣源不识文字,四方奏章都由枢密使安重诲诵读,于是他就每天跟着学习汉文汉语。安重诲建议设置端明殿学士,任冯道等为大学士,宣讲儒家经书,他听得很有兴趣。他曾教训皇子李从荣说,我喜欢听儒生讲经义,很能开发心思。他不但要求自己的儿子认真学习汉族文化,还鼓励大臣们督导子弟们学习儒家经典。由于李嗣源善于学习中原传统文化,因此粗暴的xìng情纠正了很多,虽然他也是马上得天下,但能够把国家治理得比较清明安定。
综上所述,后唐明宗李嗣源是五代时期一个少有的开明皇帝,加之他在位时间稍长,因此能使国家稳定,政治清明,人民休养生息,对历史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他晚年也有严重的失误,这主要是他的疑心过重,随便杀戮大臣,尤其是连续诛杀宰相任圜和枢密使安重诲,使得君臣离心,父子猜忌,国家元气大为凋伤。所以当他晚年患病之时,变起仓猝,祸生肘腋,身膺天下大元帅、守尚书今兼侍中的次子秦王李从荣,妄图夺取帝位,率兵攻打宫门,列陈于天津桥。虽然禁卫亲军奋勇抵御并杀死了李从荣,但他终因受惊、愧恨jiāo加而很快死去。由于继位者唐愍帝李从厚昏庸无能,后唐王朝很快也就灭亡了。
谦虚和蔼不爱财
李嗣源长大之后,更是雄武果断,而且对待下属谦逊和蔼,每当有战功的时候,从来不在众人面前夸耀。平时,就经常带领将士们修理准备兵器和军用物资,廉洁自律,不贪也不与其他人发生什么矛盾。李克用有一次试探他,让他到自己的府中去,说你随便拿东西吧,以前立功很多,但没有重赏过你。李嗣源就只拿了几卷丝织品和几千文钱走了。回去之后,又将这些东西都分给了部下。在其他时候也是这样,不管赐给什么贵重物品他都分给了属下。有一次,他和众将在一起的时候,其他将领都争先恐后地夸夸其谈,炫耀自己的勇猛善战,而李嗣源却缓缓地说:“大家用嘴战胜敌人,而我则用手战胜敌人。”众将听了,都惭愧得不再说了。
李嗣源每次作战,率领五百名精锐骑兵所向披靡,战无不胜,他曾领兵救援被朱温围攻的朱瑾兄弟,大败敌军。又攻击魏州背信弃义的罗弘信,得胜而还。李克用为嘉奖他,就把他率领的五百骑兵命名为“横冲都”,从此,李嗣源和他的“横冲都”命扬天下,威震四海。后来大将李嗣昭和梁将葛从周jiāo战,兵败而退守青山口。梁军扼守要道,使得李嗣昭的步兵不战自溃,无法收拾。这时李嗣源到了,对李嗣昭说:“步兵虽然溃散了,我们再后退就难以收拾残局了。让我为公试决一战。不胜而死胜过战败被俘。”李嗣昭说:“我愿为卿的副将。”李嗣源率领所部凭高列阵,然后又解鞍磨箭,摆出一副决战的样子,先在气势上压倒敌人。然后李嗣源又左右比划半天,好像在调兵遣将一样,梁兵被弄得心慌不已。这时,李嗣源命部下一齐上马,如箭一般冲入敌阵,李嗣源大喊道:“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