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 章(第3/4页)  毛泽东的神来之笔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屋塘的三道碉堡封锁线,以及薛岳8 个师的强大机动兵团。这也说明,无论是“追”还是“剿”,从何键拥有的空间时间和兵力上,以及他个人的利害关系和得失盘算上,他都有足够的本钱也有足够的心劲儿,豁出血本来与刚经历过重挫的“赣匪”们,诚心诚意地作一番计较。

    如果中央红军这当口就这么着不管不顾就这么朝这条道上去了,是不是能撞开这罗网姑且不论。就算是撞开了,这队伍是个啥模样啥成色,也实在是不敢有太乐观的估计。数十年后改革开改解放思想之际,就有人把思想放开“解放” 了一把,著书立说认定这条道未必就走不通。然而这种以没法兑现的假设为参照的豪言实在是发得太滞后,远不如诸多当事人以刚身临其境的湘江之战为现实比照来得直截了当:从苏区出发时的86859人的中央红军西征大军中,军委第一、第二纵队的人数竟然就有14536人,加上各军团的子担子轿子,全军非战斗人员至少在三分之一以上⑹。湘江之役,战斗部队完全成了子担子轿子的掩护队,战斗中损失的近半数人员中,又多数是战斗人员。要是就这么着就去撞何键的那张罗网,是个什么结果恐怕是个穿过两天二尺半的丘八都不难想像出来。

    时任红五军团第十三师师长的陈伯钧将军回忆,“当时整个部队连新兵、老兵、民、担架加在一起,有七、八万人,其中战斗部队加上直属队还不到一半。这样没有办法打仗,结果所有的战斗部队都成了掩护部队。一碰到敌人,也不是想办法积极进攻,只是打掩护,只是跑。跑也应该跑得快,在战术上必须脱离敌人,跑到有利的地方,占领阵地,抵御敌人,但没有做到。战略上也要走得痛快,但也没有做到。那时候,如果平均一天走五十里路,就可以跑到敌人前面了。⑺”

    然而当时军委第一、第二野战纵队的日行军速度只有40里甚至二三十里。

    当然,中央红军主力进入西延山区这两三天内,如果确实想冲破何键这几道封锁线,也不是完全不可能。那当口何键正在紧急调整部署,各路“追剿”部队尚在重组和调动中,他所设计的那几道封锁线,要么尚未形成,要么也是刚摆开摊子,如果中央红军具有后来四渡赤水时那种扔了子挑子轿子的精气神儿,这也是冲破罗网的一个机会。换一种思路和套路,游龙戏水地把正在踌躇满志的何芸樵玩耍一把,应该也属情理中事。

    然而现在的中央红军,缺的就是这般精气神儿,而思路和套路也依然如旧。

    所幸,中央红军出色的侦察和情报工作,使中革军委很快就掌握了这个敌情变化的动态。

    再所幸,中革军委马上根据变化的敌情对原拟路线作出了初步修正。12月3日,中革军委明智地作出决定,脱离敌人继续西进,放弃从西延地域向湖南城步前进的打算,向西深入越城岭山区⑻。次日又决定,继续向西,进至通道(当时通道县城在今县溪镇)以南及播阳所、长安堡地域⑼。

    党史中对某个转折的文学渲染之句“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 现如今已经被用滥了,可能不少人也听烦了。然而我们不带偏见客观而言的话,中革军委这当口的这两个决定,其实在相当程度上真还当得起这个渲染之句尽管这个决定并不彻底也不具根本xìng,而且总的来说还思路依旧套路依旧。要不然,这一头朝南墙撞将上去,头破血流不说,后面的种种转折,恐怕就连登台亮相的机会都没有了。

    更所幸,从不幸中生出的万幸,被人“封存”已久的máo zé dōng,既偶然又必然地,出场了。

    二

    máo zé dōng是由于某种“偶然”,才得以跟随这支远征队伍的。

    在当时的中共中央最高决策层中,被视为“桀骜不驯”且有“富农路线”、“狭隘经验主义”等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