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将领驻守异地回归,总会有一次进京面圣。唐欢也不例外的回公司后向陈总述职,唐欢思路清晰,将项目上的核心工作汇报的干脆利索,陈总频频点头。
“小唐,在项目上干的不错,专业的人还是要干专业的事,接下来可能要辛苦你了,最近公司策划工作量有点大哦!”陈总说。
“哦,这个没问题。”唐欢听了还是有点不大高兴,那岂不是说他前段日子在“不务正业”咯?
不过相比较在公司的日子,唐欢觉得自己还是更适合在案场工作,并且已经将营销总监作为自己近几年的职业发展目标,而营销总监是需要全面的营销管理能力和策划水准的,后者他具备,尽管在案场也呆了三个月,实际上前者还有欠缺。因此问道:“那日后我还会转销售岗去项目上么?”
“公司只需要每颗螺丝钉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就能运转的很好了,以后你在公司的发展空间还很大,上升通道也很顺畅。”陈总觉察到唐欢有些心思活泛,以为他是因为销售佣金高所以还不舍案场,因此这样说。
唐欢听了自然不爽,于是换了一个话题:“陈总,我想知道未来公司对我的规划是什么?是专才还是全才?”
陈总陷入了思考,他没想到唐欢会问了这么一个有深度的问题,答道:“你问了一个我需要想一会的问题,你先回位置上,我想好了再告诉你。”
“哦,好的。”唐欢口头答应着,但心里面却想的是“公司从未考虑过我未来的发展。”
唐欢出去后,陈总抽了两根烟不断思考,在陈总近二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从未有一个员工跟他提出这样的问题。这确实是他从未考虑过的问题,在他的理念中,规范企业讲究的从来都是因岗定人,而非因人定岗,同时,企业管理者从来都是从自己的本位来思考问题的,陈总也不例外,心想“既然是策划,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就是策划经理甚至总监了,这样可以大大减少自己的压力”。
跟初次见面一样,唐欢又站在了陈总对面,陈总丝毫没有让他坐下的意思,因为在他的概念中,这次是要教育一个心思活泛的孩子回归“正途”。
“诶,小唐,我现在可以回答你的两个问题了。第一,我们公司需要的是专才而非全才,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你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干,往往什么都干不好。”陈总吞纳了一口烟,继续说:“第二个问题,关于你的职业未来,我希望你能迅速成长,称为我们公司的策划部经理甚至总监。”
“好的,我知道了,我会努力的。”唐欢答道。
殊不知,唐欢所说“努力”是朝着自己的全才方向努力,而非陈总所说的专才方向,这让唐欢有点萌生了想挪地方的想法。
之后加班的一个夜晚,台式的抠门又让这种想法加码了不少。
实际上,台湾人在大方和吝啬方面有点好走极端,在大的方面,例如激励团队、团队建设等方面可以挥金如土,但是在有些方面,细到一张打印纸、一根签字笔芯上面,却也能发挥到极致。因此,如果你要用一个字来形容台湾企业的一致风格,那么曾经在台企做过的大多数大陆员工都会毫不质疑的用“抠”这个字。
例如,你见过十个大老爷们“分享”一个肯德基全家桶的“壮观”场面么?唐欢亲身体验了一下。
唐欢回归不久,公司又在拓展一个新项目,唐欢依旧加班熬夜配合拓展部做pp,快10点时,老板打来电话表示慰问,并说会让人带肯德基夜宵给大家,大家欣喜不已。不一会,肯德基宅急送果真来了,但问题是只有一个全家桶。于是,唐欢目睹了秒清全家桶的奇迹,之前就听在台企的叶睿说过台湾人的各种抠门,a4纸必须循环利用,签字笔芯必须以旧换新,夏天空调只能开2八度,而且冠冕堂皇的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