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6、谁问鼎(第1/3页)  非常道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冯良建待在镇州一直没有回来,六月里收到一封家书,仅是报了平安,未有过多笔墨,似乎他把所有的手笔都留于抄写典籍去了。七月流火,天气渐渐转凉,到得月底进入秋收农忙时节,就连年迈体弱的褚氏都得到地里去送饭送水,忙得不可开交时,妯娌面上没说什么,私下里少不得吹上几句枕边风。

    父母在,不分家,冯家祖孙四辈同住一个屋檐下,冯家人丁多,田也不少,是以在村子里算得上是富户,而兄弟三人里,冯良建是最也是最会读书的一个,家里头供养他读书识字做学问,最后考取功名做了官,虽说官职不大也不是实权,但是到底这名头响亮。长乐冯氏乃是高门望族,自西汉起便是世代人才辈出,六朝逮唐,绵绵不绝。作为庶出分家出来,且最后流落到景城安家落户的这一支,冯良建的官身,让一家之主的冯炯倍感光宗耀祖之幸,家里人自然也沾了不少好处。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先帝连长安都保不住落得避难去了蜀地,冯良建的官也就跟着做到了头,哪怕今上即位,也再无起复的可能。冯良建除了会读书外这辈子什么都不会干,地里的重活指望不上他,好歹还能在镇上办个私塾,收几个童子做启蒙,挣点束脩贴补家用。但显然冯良建对这样的生活并不满意,比起教书育人,他更喜欢做他的老本行,每日里抄录孤本,修整残卷,徜徉在书墨香气之间,真真儿乐不思蜀。

    作为冯良建的妻子,张氏素来爱慕他的才华,自夫婿从长安返乡,接着儿冯道出生,她由着冯良建亲自教养幼子,初时也觉得这样阖家团圆最为幸福,但随着世道变迁,门阀藩镇掌权,文人科举路断,她整日里听着左右的议论,渐渐也开始觉得,儿聪明善读固是好事,但如果读书读得像夫婿那般不问俗事,只怕未必是好事。

    所以,这次冯道回家后,张氏对幼子成日捧书苦读,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做法不再持赞许态度,反而时常在冯道面前长吁短叹,念叨说:“你这般长大后又该如何谋生呢?”如夫婿那般,怕是连庄稼活也做不好。

    张氏的想法受到了妯娌的认同,却被褚氏驳了回去:“鼠目寸光,无论世道怎么变,读书明理总不会错的,恁是谁掌这天下,还能短了治理之人?武将打的天下,总要人替他守这江山罢!”

    儿媳们觉得家媪说的话都太缥缈,不够实际,是个人活在世上不外乎吃喝拉撒睡,今日想着明日吃什么,生计果腹才是现实,说那些假大空的不过是虚的,她们不认同褚氏说的话但也不敢当面反驳。

    冯道对伯娘阿娘们的想法一无所知,他不关心这些事,只看着阿爷新寄回来的一封家书怔怔发呆。

    这信是七月初写的,辗转送到家里竟已是八月中,眼瞅着中秋将至。

    信纸足足写满了四大张,字迹工整中又带了许多连笔,显是书写人心境十分焦急。冯道一目十行早将书信内容看得滚瓜烂熟,信中提及晋王李克用再次派兵攻打邢州,王镕遣兵救援,结果在平山被李克用打得落花流水不说,初六那日,反被李克用一路追击到了镇州。王镕腿伤未愈,镇州上下士气难振,王镕身边的幕卿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决定倒戈,向李克用提出谈判条件,愿出二十万军粮助晋军攻打邢州。这样的好事李克用当然没有不允的道理,于是李克用在栾城县屯兵整训,之后又在任县会合了王镕派出的援军,共计约三万余人,同时李存信带兵屯扎在了琉璃陂。

    任县在邢州东南方向,而琉璃陂则就在邢州辖下的龙冈县。

    冯良建没有交代后续,只匆忙写到这里就中断了。冯道不信邪的将四张信笺翻来覆去,依然没能找寻到有关李三旺的蛛丝马迹。

    若是李三旺那时仍在镇州,自然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王镕当了墙头草,以他的身手若是以命相搏,哪怕节度使司府有千军万马驻守也难有万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