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42 章(第3/4页)  步兵战术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等,并做好战斗准备,待命行动。不能在原定地点卸载时,应当按照上级命令行动。空中输送,听到或看到降落信号后应做好下机准备。飞机着陆后,应按照装载相反的顺序卸载。下机后,指挥员应清点人数、武器及物资器材,并组织人员迅速离开停机位置,进至指定集合地域。

    第三节宿营

    宿营,是指部(分)队离开常驻营房遂行各种任务中的临时住宿,其目的是使部(分)队得到休息和整顿,为继续行军或战斗做好准备。宿营分为舍营和露营。根据情况,也可采取两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宿营。舍营是在房舍内的宿营,是宿营的主要方式。露营是在房舍外的宿营,通常在无房舍或不便舍营时采用,可根据情况采取架设帐篷、搭棚或挖洞,挖窖等方式进行。宿营随着行军、作战的需要成为部(分)队不可缺少的行动。

    古代宿营以帐幕露营为主,配置与阵法一致,一般不在复杂地形上宿营,营区周围以木栅、挖沟筑垒设置障碍,并规定宿营纪律,派出警戒,利用各种简易信号报警和应变。近代,由于城市、居民地的发展,舍营得到了广泛采用。但在一些国家,为了提高部(分)队的机动和应变能力,继续采用露营方式。现代,随着武器装备特别是侦察技术的发展,宿营更加注重隐蔽伪装,疏散配置,并构筑工事,组织对空警戒和各种防护措施,灵活采用各种宿营方法。我军步兵在历次战争中,根据战斗需要组织宿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宿营时,注意选择隐蔽和便于机动的地形,利用人民群众的掩护,秘密进入舍营地域,不久住一地,常夜行晓宿,露营与舍营相结合,严密组织各种警戒和保护,等等。宿营具有条件简陋,环境复杂,居住分数,指挥不便,受敌威胁等特点。未来高技术战争中,战斗的连续xìng增强,战斗间隙短暂,宿营与战斗的联系更加紧密,组织宿营更加复杂,受敌威胁进一步增大,组织有效防护将更为重要。因此,在组织宿营时,要充分利用地形,疏散、隐蔽地配置,构筑必要的掩蔽工事,加强侦察、警戒、防空和伪装,严密组织对敌核、化学、生物和燃烧等武器的防护;有敌情顾虑时,还要预先制定战斗方案,加强值班,做好随时抗击来自地面和空中敌人突然袭击的准备,确保分队安全休息和迅速转入行军、输送或者投入战斗。

    一、选定宿营地域:步兵宿营地域通常由上级确定,单独宿营时可在上级指定的地区内自行选定。自行选择时,应视敌情、地形情况,按照小集中、大间隔的要求,灵活采用预先选择和临时选定两种方法。预先选择,通常由指挥员先在图上确定宿营位置,然后派出设菅队(组)预先进入宿营位置,负责侦察地形,进行宿营准备。临时选定,一般是在敌情颐虑不大、地形有利和分队战斗后急需休整的情况下实施。宿营地域通常具有下列条件:有适当的地幅和良好的地形,便于疏散隐蔽地配置;有充足的水源,便于饮水、用水;有良好进出道赂,便于机动和迅速投入战斗。避开洪水道、油库、高压电源和易崩塌的危险地段,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亡;避开严重的感染病区、传染病区,以便卫生防疫等。夏季宿营地域应选择在比较干燥、地势较高、通风良好、蚊虫较少的地方;冬季应根据风向和距燃料、水源的远近等情况确定宿营地域,尽量避开易被积雪掩埋的地点,以免风雪埋没帐篷或遮棚。

    二、确定宿营部署:宿营部署是宿营时对兵力所作的部署。步兵进至宿营地域后,指挥员应根据敌情、地形,宿营时间、宿营方式和行军序列确定宿营部署。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住宿地的部署(兵力配置),二是宿营警戒部署。住宿地部署主要包括区分各分队宿营地,选择紧急集合场和紧急疏散地域。住宿地部署的样式有两种:一是长方形部署。通常在无敌情顾虑和敌情顾虑较小、宿营时间较短时采用。通常措行军路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