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2 章(第1/4页)  改革及其敌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提高

    第三个重要方面就是确立党内民主的社会基础。党本身必须是人民的一部分,因此党内民主必须在一定的程度上和社会民主结合起来考量。在西方,各政党必须直接呼诸于选民。中共不实行西方那样的直接民主,并不意味着就不用考量“选民”的利益了。近年来的实践可以概括为通过各种社会经济利益的“内部化”来诉诸“选民”利益。就是说,在“利益代表”政策的引导下,执政党主动把各种社会经济利益容纳于党内。接纳不同的社会经济利益不仅仅扩大了党的社会基础,更有利于党发展出有意义的党内民主。这次在党代表群体中,增加了“两新组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就是这方面的最新发展。不同的社会经济利益可以通过中央委员的选举过程,反映在中央的政策议程上。而各种社会经济利益是否得到公平公正的反映,则是选举制度需要完善的问题,就是说,选举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考量到如何能够公平公正地反映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和需求。只有达到一定程度的公平公正xìng,党内选举才会提高和强化学界所说的党的统治的政治合法xìng。

    党内民主的思想和初步制度结构已经形成。不过,从思想到制度表达,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则很难,因为每走一步,就牵涉巨大的利益调整。不管怎样,这些年的探索已经有了初步成果。尽管不尽如人意,但一旦有了一定的制度基础,就可以在实践中加以完善和发展。并且因为社会经济发展所造就的巨大动力,中共必须这样走下去,这不仅是为了党本身的生存发展,而且也是为了政治的制度xìng稳定。

    原刊于《联合早报》2007年10月30日

    反思民主是为了更快、更好的民主化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在有关政治改革和民主化方面,中国国内有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去年中共十七大报告把民主政治提高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并且至少在理论上确立了中国民主化的路线图,那就是要用中共党内民主来推动社会民主的发展,但在社会层面,中国的知识界则开始反思西方民主。反思西方民主并不是新鲜事,历届中共领导人都否定西方式民主对中国的适用xìng。每次讨论一旦涉及政治改革,人们总会把西方民主拿出来反思一番。

    但最近一波对西方民主的反思有很多方面值得注意。首先是很多争论把民主视为西方的产物,认为西方要通过向非西方国家扩展民主来制约其他国家各方面的发展。因此,西方向中国推销民主也是为了制约中国、永远弱化中国。其次,一些人把很多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民主危机等同于民主本身的危机,开始怀疑民主政治本身的价值。再次也是更为重要的是,不难看出,这一波对西方民主的反思实质上是反对中国政治本身的民主化。既然民主属于西方,那么民主化就是西方化,既然民主是西方掌控和弱化非西方国家的有效手段,那么反民主化就可以得到合理的根据了。

    反思民主可能变成反民主

    近来中国社会的各方面都在大力提倡思想解放。这一波的反思民主显然和思想解放有密切的关联。思想解放当然是容许任何人来反思一切,这一点在知识界和学术界尤其重要。但是如果对“解放思想”作极端的理解,那么很容易表现为虚无主义,最终变成无视一切和否定一切。表现在政治领域更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负面效果。如果反思民主演变成了反民主,那么思想解放可能事与愿违,因为思想解放的本意是为了寻找中国下一步改革的方向、目标和手段。表现在民主政治方面,如果对围绕着民主化的很多理论问题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那么就容易把反思民主转变成为反民主。

    反思民主的起点还是应当回到上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发动第一波思想解放运动时所秉持的原则,那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