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改革已经取得的成果,另一方面进一步深化经济改革。邓小平的逻辑也适用于中国的崛起。如果中国不能建设有效的国家制度,那么很可能会维持在一些西方学者所说的一个“脆弱的大国”的水平。国家制度建设才是政治改革的核心。
原刊于《联合早报》2008年3月4日
后奥运会中国的政治改革
奥运会的成功举行会对中国的政治改革命运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是奥运会之后海内外很多人思考的一个关键问题。实际上,在中国成功申请举办奥运会之后,人们关注的与其说是奥运会本身,还不如说是奥运会对中国政治可能产生的影响。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并且被视为非民主政权的国家举办这样一个国际盛事,大大强化了人们的政治想象力。年初以来,中国和西方之间围绕着奥运会的各种争吵和纠纷,在很多方面都和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政治想象力有关。
毫无疑问,从历史上看,奥运会在发达国家举办和在发展中国家举办,人们的政治期待从来就是不一样的。对发达国家,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奥运会对举办城市发展的意义,包括jiāo通、环境和城市基础设施等;但如果奥运会在发展中国家举办,那么除了这些平常的关注点外,还会特别附加政治期待,例如政治开放、透明和民主化。这一点从前是这样,以后还会是这样。
很难想象,一次像奥运会这样的国际盛会就能立即促使中国这个巨型国家发生激进的政治变化和民主化。但另一方面,也很难想象,如一些西方评论家所认为的,奥运会的成功反而会强化中国政治的权威主义xìng质。奥运会在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举办促成了那些国家的政治变革,包括中国的两个邻居,即日本和韩国。从较为长远的观点来看,在这一点上中国也不会例外。就是说,中国不可能因为奥运会的成功而逃避政治改革和民主化的问题。尽管很多人还在争论中国的政治体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