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5 章(第2/4页)  徐州会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形成对徐州的四面合围态势,5月15日,中国最高军事会议决定放弃徐州。16日,第5战区命令各部队分别向豫、皖边界山区突围。19日徐州陷落。日军沿陇海铁路西进,6月6日占领开封。尔后,日军第14、第16师团向郑州进攻,6月7日一部进抵中牟附近。郑州岌岌可危。为阻止日军前进,蒋介石9日下令在郑州东北花园口附近zhà开黄河大堤,河水经中牟、尉氏沿贾鲁河南泛。日军被迫向黄泛区以东地区撤退,虽然此举暂时阻止了日军的进攻,却给这一地区广大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

    ***************

    *第三章滕县血战

    ***************

    由于韩复榘不战而退守鲁西南,导致津浦线正面空虚,日军迅速进入鲁南。滕县以北的邹县,已被日军占领。敌我双方相持于邹县、滕县之间。这样,滕县成了津浦线北段徐州北面的抗战重镇,在徐州保卫战中占据重要战略地位。而担负守备滕县的中国军队竟然是名不见经传的杂牌军川军第22集团军。

    ---------------

    川军抗日受冷落

    ---------------

    中国守军在台儿庄外围阻击进犯的日军。

    由于韩复榘不战而退守鲁西南,导致津浦线正面空虚,日军迅速进入鲁南。滕县以北的邹县,已被日军占领。敌我双方相持于邹县、滕县之间。这样,滕县成了津浦线北段徐州北面的抗战重镇,在徐州保卫战中占据重要战略地位。而担负守备滕县的中国军队竟然是名不见经传的杂牌军川军第22集团军。

    几十年来,与世隔绝的四川盆地养育着从不出川的川军。但当1937年“七.七事变”bào发,全国各地的部队都奔向抗日战场时,驻扎在遥远而宁静的四川的川军也被胸中一腔中国人的豪情鼓dàng得热血沸腾。四川省主席刘湘虽以图谋自保、拥兵自重闻名全国,但也绝不愿在抗日这件事上给蒋介石一个收拾川军的借口。于是,在四川人民的强烈要求下,川军将领刘湘、邓锡侯、李家钰等,纷纷致电国民政府,请缨杀敌。

    蒋介石任命刘湘为第2路预备军总司令,辖2个纵队,第一纵队正副司令为邓锡侯、孙震,下辖41军(孙震部)、45军(邓锡侯部)、47军(李家钰部)。第一纵队(后改称第22集团军)经川陕公路开赴抗日前线。第二纵队正副司令为唐式遵、潘文华,下辖21军(唐式遵部)、23军(潘文华部)。第二纵队(后改称第23集团军)顺长江东下至武汉。此外,川军第20军由军长杨森率领,从贵州出发支援淞沪抗战。从1937年9月起,川军前后组织了12个军,共30万人,分批出川投入抗战。其中,第一纵队第22集团军的10万川军脚穿草鞋,身穿单衣进入北国的严冬之中。第22集团军还没上战场,却首先碰到了大自然的考验。寒冷、饥饿中,没有人抱怨,没有人喊苦。谁要是嚷着要回四川,便立刻会招来无数双白眼,一大堆奚落:没出息的东西,滚回去吧,别给四川人丢脸。

    10万川军在晋绥军和中央军的溃潮中逆流而上,来到了山西抗日前线。大自然的严酷没能打垮这些精明矮小的四川汉子,但世间人心却使他们寒透了心。川军出川,比不上蒋介石的骄子中央军,又是卡车,又是人力地运送军需物品。他们的军需补给都得自己就地解决,qiāng械弹yào的更换、补充更无人问津。10万大军得首先给自己找口饭吃,找件衣穿。当面对天之骄子中央军和地方土皇帝晋绥军那一双双鄙夷的目光,他们觉得自己像是个乞丐。在遭着冷眼向面前的富翁伸手乞讨,这令自我为王数十年的川军忍无可忍。

    川军终于被激怒了。只要能弄到粮食、衣物,他们便顾不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