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7 章(第3/4页)  大势中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刘伯承好感动,接过半碗稀粥,说:“老大妈,我这也是叫人家给逼的哟。不打倒蒋介石,就没得我的活路。”

    老太婆打量着刘伯承,昏花的眼睛里透着疑惑:“你们真的要打?真……”

    邓小平说:“老人家,我们是当年的红军,现在又回来了。”

    老太婆摇摇头,叹口气,翕动着干瘪的嘴唇,低声道:“唉,这次回来,千万莫再走了。”

    “不走了。我这个L年纪的兵说话算数,不然就对不住您老人家!”刘伯承说着,把手里的碗还给老太婆:“不过,这碗稀粥还是您老人家留着吃吧,我们红军有纪律。”

    老太婆的眼睛亮了一下,一边推让一边说:“红军的纪律我懂,我也闹过红!可你刚才说的话要是算数,就当着我老婆子的面,把这口粥喝下去。”

    “既然如此,这粥我还真得喝。”

    刘伯承双手捧碗,送到嘴边,稍停,仰脖,两口下去。

    北向店东南角的打谷场上,已经集合了野战军指挥部200多名精英。这是野战军指挥部南下以来第一次如此规模的干部大会。

    会场中央摆着一张临时跟老百姓借来的八仙桌,桌上有一把也是借来的茶壶和一个部队的搪瓷碗。到会干部的衣服都洗得干干净净,面容也修得整整齐齐。

    新华分社社长李普提议,刘邓首长还没来,先请情报处长柴成文介绍一下敌情。柴成文正说得眉飞色舞,见刘邓李三人远远走来,立即刹住话头,带头鼓掌。

    刘伯承摆摆手:“今天邓政委作报告,我也是听众。”

    “那好,我来抛砖引玉。”邓小平径直走到八仙桌前,示意大家坐下。

    战时讲话,邓小平从来不用讲稿,因而野战军指挥部也从不设专职秘书。

    邓小平开宗明义:“同志们,我们已到了大别山,由黄河而到长江,完成了战略任务的第一步。”

    掌声起,惊飞了在场院谷垛上憩息的麻雀。

    天空蓝蓝的,偶尔飘过几片白云。自鲁西南作战以来,这是个难得的好天气。

    阳光下的邓小平似乎有些热了。他脱下灰军装,只着一件泛黄的短袖汗衫,又摘下帽子,露出了和所有的人一样的光头。经过长途跋涉,连日征战,他的面容明显消瘦了,两个眼窝深陷下去,颧骨更加凸出。

    他喝了口水,接着说道:

    “党中央说我们的行动是英勇的行动。英勇不英勇,还要看我们今后的行动。目前,我陈谢兵团已挺进陇海西线,向伏牛山前进。这样,便以大别山、伏牛山和鲁西南形成了一个犄角之势。在这种战略态势下,我们解放中原,把蒋介石逼退一条线,是有充分根据和条件的。

    “其一,由于我们挺进大别山,陈谢兵团出现在陇海西线,加上陕北战场的攻势,蒋介石兵力不足更形捉襟见肘。现在尾追我们和我们周围的敌人总共有23个旅,不过15万人,其中一部是被我歼灭后再补充起来的,除此敌人要想从其它地方再抽调部队是万分困难的。另方面,当我跨越陇海铁路时,敌人错误地认为我们是被迫的行动,事前没有布置正面阻击,事后尾追又一直处于被动,这就是蒋介石战略上的失败,这就是蒋介石的致命弱点。他和咱们毛主席对奕,总是错误地估计形势,走臭棋!”

    会场上dàng起一片笑声。

    “其二呢,再来看看中原。中原地区人口4500万,物产丰富,本来是蒋介石的重要‘兵库’和‘粮库’。我们到这里便夺取了敌人的供给,加强了自己,使敌人的困难骤增。

    “其三,这个地区有我们长期革命的影响,人民受过革命的洗礼,内心拥护我们。但由于革命的四次转移,人民目前还暂时对我们采取观望态度,这是可以理解的。刚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