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50 章(第2/4页)  大势中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由南阳东援确山,一石双鸟,达到既歼敌有生力量又减轻粟裕渡河压力的目的。同时,以陈赓指挥中野第2、4、10纵队及桐柏军区部队组成西兵团,由南阳地区尾张轸兵团东进,在赊旗镇、唐河以东地区配合东兵团,截击围歼该敌于运动中。作战时间定于5月25日。

    大战在即,中野指挥部上下繁忙。

    入夜,这个名叫商酒务的小村子渐渐静下来。一阵风吹起,浮动在夜色里的野花清香沸沸扬扬。

    村东头的指挥部首脑们还在开会。

    村西头的一间民房里传出一阵阵笑声。

    政治部的部长、司令部的处长、情报处的全体参谋都聚在这间草房里,参加柴成文、于乔的婚礼。

    这对战地鸳鸯被战火相阻,大别山各自东西,出山后制图科又安置在豫西军区,同顶一方天,却相见不能。今日可谓“忙中偷闲”,终结为秦晋之好。

    油灯下一对新人旧衣旧裤,双腮飞红。没酒,没烟,大伙儿每人一块钱凑份子买了几斤猪ròu,煮熟了,摆在桌子中间,油汪汪地腾着热气。每人手里端着一个粗瓷碗,里面是白开水,以水代酒,众口祝辞,不停地“碰杯”,说笑,嘻闹。

    日夜在pào火里钻,行军、打仗,生生死死,一种味道。今日洞房喜庆,虽没有鞭pào红烛,却是与新人对坐,不受拘束地讲着粗话、细话,耳边接应不暇笑声、起哄声,人生五味全被喜乐甜蜜浸泡成另一种味道,于是人人亢奋激动,皆成了迎婚嫁娶的娘家人、婆家人一般。

    门板“哗啦”被推开,杨国宇边歌边舞冲门而人:“革命军人个个要老婆,打败老蒋一人发一个!……”

    满屋哄堂大笑。

    杨国宇却不笑,从肩上抽下一顶白冷布蚊帐,如献哈达一般,弯腰颌首,捧给柴成文和于乔:“鸳鸯帐子一顶,请新娘新郎笑纳。”

    众人又是一阵大笑。

    杨国宇为这顶蚊帐连腿都跑细了,脸也被“钉子”碰扁了。后勤供应奇缺,谁也不好怪。战地洞房原本就是简陋的,两块门板一拼,两个人的背包一打开,就是婚床。只是杨国字不过意,这一带蚊虫奇多,岂能让成群结队的蚊子搅和了“一刻千金”的新婚之夜?奔来跑去,终于弄来了这顶蚊帐。

    于乔双手接过,放在了床上。

    杨国字也不管是谁的,伸手抓起一双筷子,夹了一块肥嘟嘟的大ròu块塞进嘴里,一口咬下去,油从嘴角流出,连声叫道:“久违久违!好香哟!”

    一个参谋站起来,从衣兜里掏出几把枣子:“差点儿忘了,房东大婶让带的,说是让新娘、新郎吃。”

    就有人哄:“枣子、枣子,早得贵子!新娘子,吃啊!”

    于乔清秀的脸上又飞起艳艳的红晕。

    杨国宇一本正经地说:“于乔,红啥子脸嘛。一个儿子一个兵,我们转出大别山,正缺兵呢,你要积极为革命做贡献嘛!”

    众人说着笑着,砰砰啪啪地撞起粗瓷碗。

    烽火连天的岁月难得这样开心。闹到深夜,有人听到一声鸡叫,才意识到应该离去了,于是一个个匆忙离席。

    临走时,杨国宇从怀里摸出三块银元,带着他的体温,放在柴成文手里:“只有这点点。成家了,总有用钱的地方。”

    这三块银元是杨国宇渡黄河南下时揣在怀里的,揣了将近一年,没舍得动。

    柴成文把三块银元握在手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更深人静,于乔铺床,发现张廷发留下了枕头面白细布,粉红丝线绣了一对儿荷花。

    柴成文说:“这对儿枕头面张廷发背了很久。”

    矮小的洞房是如此简陋、窘迫,又是如此富足、堂皇。

    44年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