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54 章(第1/4页)  大势中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部队,但刚从大别山出来不久,人员、武器损耗很大,各旅又留下一个团在大别山坚持斗争,全纵只有六个团,连重武器也没有。刘邓提出他们的担心。

    王近山表态:“今天立下军令状,我6纵坚决打!打得剩一个旅我当旅长,剩一个团我当团长,剩一个连我当连长!”

    王近山真要被刘伯承的“引而不发”憋“疯”了。”

    “王疯子”并不是草莽之辈。接受任务后,他和王宏坤详尽地分析了敌我,精密地运筹之后,于7月2日拿下老河口;7月4日,桐柏3分区部队包围了汉水北岸樊城,其余各部沿汉水南岸逼进襄阳,战役完成了第一阶段。7月6日,第二阶段开始。

    打襄阳,刘邓均有指示。

    刘伯承说:“要多用点辩证法。在一定条件下,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最安全、最重要。拿下这一点,全盘就得胜了。选择何处下手,要靠自己用脑判断了。”

    邓小平说:“打襄阳要纵观全局,通盘计划,像割ròu一样;先割哪块,后割哪块。割肥的,还是割瘦的,心中要有数。”

    从万山看地形回来,王近山就眼不离地图了。一个将领假若要想在一幕伟大的战争戏剧中充任成功的演员,那么他的第一个要务就是审慎地研究体战的场地,这样他就可能看清敌我双方在形势上的优劣利害。

    两天后,王近山请来了王宏坤和他的几个旅长。他说:“我要破破例,撇开大山,从山下走廊直捣西门,攻破襄阳!”

    王宏坤倒吸了口气,未语。历史上打襄阳都是先夺山后攻城襄阳的天然地形是稳当的攻城之道。

    李德生说:“会不会遇到敌人城内外部队的夹击?”

    王近山:“这几天我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敌人固守依仗的是什么?山。他们正是想用这些山和我们拼消耗、拖时间。再攻山,正中他们下怀。而如果我们撇开山,直接攻城,正如猛虎掏心,敌人猝不及防,大山的火力又够不着我攻城部队。如果下山更不可怕,脱离了工事,不到两个团的兵力,收拾他很容易。”

    王宏坤:“刚才我觉得有些冒险,王司令员这么一说,还是很有道理的。”

    旅长们对司令员的分析很感兴趣。

    这几位旅长都是王近山自己选中的,个个既有胆量又有灵气。经司令员点拨,他们马上就明白了他的思路。

    肖永银说:“刘司令员指示我们多用辩证法,说在一定的条件下,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是最安全、最重要的。从襄阳城防看,主攻西门符合这个道理。”

    王近山笑了:“英雄所见略同,我计划正是主攻西门。”

    李德生说:“攻西门一定要破三关:琵琶山、真武山、西关外的铁佛寺。”

    “好,刀劈三关!李德生,这个任务就jiāo给你门旅了。”

    尤太忠见司令员考虑得相当成熟,连斩关的部队都定了,忙道:“我们16旅的任务呢?”

    “有你打的。劈开三关后,分兵两路,从东、西门直破襄阳,迫敌放弃大山。王(宏坤)司令员,请桐柏独立团和陕南的12旅仍继续攻击凤凰山、文壁峰,造成我继续攻山的假象,牵制迷惑敌人,以收出敌不意、攻其不备之效果。”

    中野指挥部接到王近山“撇山打城,主攻西门”的作战方案报告,很是赞赏。

    刘伯承满脸是笑:“襄阳已在我掌中了!这个王近山,真机灵!”

    陈毅用扇子敲打着桌子,说:“这个‘王疯子’,还是下险棋的高手嘛!”

    邓小平对部属要求严格,不轻易表扬人,特别是对纵队一级的干部,但此时也道:“王近山有两个难得:一是别人叫苦的硬仗,他能主动要求去打,这是勇;二是打硬仗有讲究,这是谋,二者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