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30 章(第2/5页)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来,增修了若干通向边境地区的干线和支线,中印边境局势紧张

    后,西藏、新疆军区对可能执行作战任务的边境地区,进行了急造军路的勘

    察设计。这些,为保证反击作战兵力机动和物资运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再次,在落实战备工作中,西藏、新疆军区在战前制定了各种物资运输

    和物资保障方案,从研究高原地区物资保障的特点出发,重视抓好在特殊高

    原地区作战物资保障训练和消耗的实验,掌握了人、畜、车辆运输以及特殊

    高原作战各种武器弹yào消耗定额等大量数据,为战时指挥员实施正确的后方

    指挥,遂行物资运输保障任务,提供了科学依据。

    由于战前从最困难处着眼,积极做好物资供应和运输的各项准备工作,

    为反击作战搞好物资保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反击作战中,中央军委和东、

    西线指挥部,又针对高原地区物资运输的特点和实际,想方设法克服自然地

    理障碍给物资运输带来的各种困难,竭尽全力地解决运输手段落后与运力不

    足等问题。通过艰苦努力,基本上保障了部队的作战需要。解决运输问题的

    主要措施是:

    充分发挥汽车运输的骨干作用,解决远距离物资运送。为保证作战物资

    的供应,中央军委和西藏、新疆军区共征调了4370 余台汽车执行运输任务。

    在组织运输中,各级加强领导,严密组织,总后勤部直接掌握三条主要干线

    上的汽车运输,沿线增设了加油站、维修站,建立后方运输指挥机构,加强

    运输中的组织指挥。战中,各级根据作战部署周密安排运输计划,分清主次

    缓急,合理调度和使用运输力量。为提高运输效率,从加强技术保障、装卸

    力量、调整勤务、车队编组和行驶等各个环节上挖掘潜力,加速汽车运输的

    周转。

    加强道路保障,抢修急造军路,尽一切可能使汽车运输向前延伸。如在

    克节朗地区作战前,参战部队迅速改善和抢修了错那至麻麻的公路;西山口

    一邦迪拉地区作战前,在错那至达旺构筑了81 公里长的急造军路,使之与原

    来达旺至伏特山的公路连结起来,保证了大量物资的运输和重火pào的机动。

    大大提高了战役后方的运输能力,缩短了人力、畜力背驮运的路程,对保障

    作战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组织人力、畜力运输,解决车辆无法通行地段的物资运送。在组织人力、

    畜力运输中,采取了逐站接力倒运的办法,并根据需要,为保障迂回部队或

    解决其他部队某些急需物资,组织人力随队跟进直供保障。

    适当加大部队携行量,是解决参战部队进入战区迅速投入战斗的最及

    时、可靠的手段。反击作战中,各参战部队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吃大

    苦,耐大劳,普遍加大了粮弹携行量,一般携带7 日份给养,有的部队达到

    9 日份,弹yào一个基数。在运输紧急时,有的部队还自行组织突击队背运;

    当运输跟不上时,就省吃俭用,克服困难。

    这次自卫反击作战,战场正面宽,作战方向多,加上自然地理条件的影

    响,对后勤保障机构配置和组织指挥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立合理的后勤保障

    机构和后方配置,采取适应于高原地理特点和作战要求的后勤保障方式,实

    施及时准确的后方指挥,是后勤保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