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30 章(第3/5页)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及时、到位、不问断的重要保证。战前,

    刘伯承元帅强调指出,反击作战后方布局是个大问题,对这次作战有特殊意

    义。中央军委和东、西线指挥部,在建立后勤保障机构时,根据自然条件和

    作战特点,考虑作战规模和作战部署,沿不同方向开设了转运站、兵站、技

    术保障站(所)、医疗卫生等后勤保障机构。在后勤配置上,使各种保障机

    构尽量前伸,既保障主要方向,又兼顾其它方向以及战役迂回部队的需要。

    当部队向前推进时,适时开设前方补给站、救护所;在后勤保障方式上,充

    分考虑到战区多纵向道路不便横向支援的特点,采取了定点保障与机动保

    障、按作战区域分区逐级保障和直供保障相结合的方法,尽量减少中间环节。

    对某些独立执行任务的部队,适当加强运输补给、卫生勤务、技术保障力量,

    以保证其在远离战役后方,道路险阻的情况下,独立完成任务。在后方指挥

    上,严密组织,加强领导,把后方指挥作为作战指挥的一部分。除建立了各

    级后勤机构外,还吸收了各级后勤主要首长参加合成指挥所,以使后勤部门

    及时了解上级意图、部队部署和行动,准确提出后勤保障工作建议,调整后

    勤保障计划,提前作好物资准备,妥善安排人力、物力和技术保障力量。同

    时,争取地方党政负责同志及支前机构人员参加后方指挥机构,对加强协调

    也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在特殊的高原地区作战,由于空气稀薄,易发生高原反应、肺水肿等病

    症。中印边境东段多雨潮湿,dú蛇、蚂蝗、dú蚊较多,有痢疾、疟疾、麻疯

    等流行病。西段易发生雪盲和冻伤。此外,由于道路险阻,伤病员转送非常

    困难。途中如不及时包扎和救治,极易发生死亡。这些,对部队生存和战斗

    力都有威胁及影响,给卫生勤务保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西藏、新疆边防

    部队,借鉴十几年在高原生活战斗的经验,在搞好反击作战中的卫生勤务保

    障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抓好战前高原严寒地区适应xìng训练,提高抗病能力。战前,参战部

    队普遍进行了高原严寒地区适应xìng训练和防流行病、防冻伤常识教育,增强

    了在高原地区的作战和生活适应能力。

    二是加强参战部队的卫勤力量。反击作战前,中央军委从内地和西藏、

    新疆地区抽调了一大批医务人员,加强了参战部队卫勤保障力量。在作战中,

    特别重视加强师以下和某些独立执行作战任务部(分)队的卫勤保障力量,

    使其能够独立进行早期外科处理,提高野战救护能力。

    三是尽量靠前配置卫生勤务机构,缩短伤(病)员后送距离,保证及时

    救治和迅速转运。

    四是组织部队积极开展战场自救互救。反击作战中,参战部队在做好防

    病、防冻伤的同时,对出现的病、伤员及时采取简单救治处理。这次反击作

    战中的战伤自救互救率,东线达62.2%,西线达40%,由于采取了上述措施,

    伤病员基本上得到了及时救治,大大降低了非战斗减员和战伤死亡率,有效

    地保护了部队的战斗力。

    五.认真贯沏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促进边疆地区政治稳定和经济发

    展,实行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

    动员和依靠人民群众进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