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结果发现这里头既有大学教育的责任,更有一代“天之骄子”自身的问题。我们当今的大学教育,已经远远落后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其实,无论哪个行业,一些基本的素养和能力都是职场必备的素质之一。比如逻辑思考能力、负责任的精神。可是,从进入公司的大学毕业生们身上,我没有看到有任何的系统的思维训练留下来的痕迹。文科生,什么中文、新闻毕业的倒是能写,可就是对该写什么没概念;设计系毕业的就更夸张了,压根就不考虑文字的内容在平面编排的时候,有时候丢掉一段,有时候又将同一段排上两遍,可见文案写了什么他们连看都不看。
这些都还只是管中窥豹,大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与社会的脱轨之处还有很多。但这里我并不想谈这个问题。对毕业生说这些都已经晚了。学校能给的,毕竟只是一部分。大学毕业后要在社会上立足,更多的要靠自己。此时需要的,往往也并不是太玄妙的理论或太高深的技巧,只是一些基本的素质,比如对于责任的态度问题。很多年轻人在这上面蹉跎了时光,浪费着机会和自己的青春。
采访后记:听了蔡先生讲述的几个大学生故事,心中渐渐升腾起好几个大大的疑问:大学生在校园里究竟学的是什么?他们为步入社会又做了哪些准备?为什么他们会屡屡受挫?难道真的是社会对他们的偏见?大学生的责任担当在那里?
大学生的适应能力是用人单位最看重的,适应能力包括用所学的书本知识适应工作实际的主动xìng,也包括能融洽地协调人际关系和生存环境。企业一般都非常希望应聘的毕业生能初步了解所应聘职位领域的最新热点和发展动态,而不是仅限于书本上的条条框框。
对于大学生来说,首要的是尽快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中国的教育,一直来都是学生被动xìng质的,教育是填鸭式的。步入社会后,没有人有义务来教育你,你从jiāo学费的角色转变成为领工资的角色,在这个转变中,如果不主动地去学习,去顺应职位的要求,跟进公司步伐,谁会为你付薪水呢?其次要尽快对所在的公司有个全面了解,进入工作状态也要快,企业主的所出的每一分钱都要有回报,学生本来社会经验少,工作阅历少,再不努力工作,谁能耽误得起企业时间和金钱?
人生的路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长,对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来说,走好第一步更显重要。一定要有学徒心态,空杯心态、海绵心态。你是在学习,哪怕你第二天就从这个单位辞职也不应放弃之前每一个值得学习的机会。一个良好的工作心态比任何一个好工作都更为重要。
第三部分:寻道篇迷失在校园里的出门人 企业聘用你,从某种角度讲是对你的信任和期望。而当你成为企业的一员,就应对该企业的正常运转担负自己的岗位责任。专业知识有欠缺可以通过实践弥补,但是如果一个学生的“德”有问题,基本很难被培养成一个优秀的员工。一个连对自身都缺乏责任感的人,又怎么能具有诚信意识并对他人和社会负责?任何企业都需要敬业、真诚、诚信、协作的人才,没有人愿意拿企业的未来作赌注。
迷失在校园里的出门人吴老师,大学人事处干部。吴老师是我朋友的夫人,刚出差回来,说是到几个城市为学校招聘新老师去了。近几年大学扩招得厉害,有的学校学生成倍增长,师资缺乏。有的大学为了挖到高层次人才,不惜花重金,又是房子又是车的,对于这些媒体上不乏报道。问起今年的招聘情况,吴老师说本想花力气花本钱要找的博士、教授、海归什么的,结果是一无所获;与此相对照,收到的应届毕业生应聘材料能堆多高,没亲眼见过的人没法相信。我说这样才好啊,百里挑一嘛。吴老师却摇了摇头:“挑,怎么个挑法?材料上写的都是好好的,相关证明也过得硬,面试的时候更是头头是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