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9 章(第1/4页)  中庸不平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远顺着你的意思说话,从来不提出建议和反对意见,你说什么他都同意,仿佛你说的正是他心里所想的。对朋友从来只有表扬、夸奖,“不错、很好”是这类朋友的口头禅。

    懂得鼓励朋友、肯定朋友本来是一种优秀的品质,但是这种鼓励、肯定应该建立在正确判断的基础上。对于朋友的长处、成绩,当然要给予及时的、足够的肯定,但如果无原则地滥施夸奖,很容易让朋友看不到自己的不足,以至自我膨胀,甚至迷失方向,那就无益反而有害了。这样的朋友,不假思索地对你说好话,并不是为了彼此的进步,而是希望靠逢迎来赢取你的好感,至于朋友之间真正的互相鼓励、规劝,他是漠不关心的。

    “友善柔”,指的是当面说好话,背后捅刀子的那种人。他们当面跟你套近乎,亲兄热弟,好不热闹,背后却把你当成他的一个棋子,在他私利的棋盘上移来挪去,必要的时候即使牺牲朋友也在所不惜。这样的“朋友”,比“便辟”更可怕。

    有一个成语“口蜜腹剑”,说的是唐朝宰相李林甫。李林甫和人接触时,外貌上总是露出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嘴里尽说些动听的“善意”话,但实际上,他的xìng格非常yīn险狡诈,常常暗中害人。

    有一次,他装作很诚恳的样子对同僚李适之说:“听说华山出产大量黄金,要是开采出来,可是一笔大大的财富啊,可惜皇上还不知道”,暗示李适之报告皇帝。李适之信以为真,连忙跑去建议唐玄宗快点开采,玄宗一听很高兴,立刻把李林甫找来商议,李林甫却说:“这件事我早知道了,但是华山是帝王‘风水’集中的地方,怎么可以随便开采呢?别人劝您开采,一定别有用心!”玄宗一听,深以为然,从此更加宠信李林甫,对李适之却渐渐疏远了。

    “友便佞”,指的是夸夸其谈、伶牙俐齿的人。这样的人说起话来没有他不懂的,干起事来没有他办成的。说的比唱的都好听,可惜是“口惠而实不至”,也仅仅是说说而已。

    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永远是一副不得罪人的面孔,巧舌如簧,花言巧语,这样的人里头能做到仁的太少了。朋友之间也是如此。你没事的时候,对你倍加关心,嘘寒问暖,拍胸脯保证,许下种种动听的诺言,让你觉得天底下就他一个人对你好。等到你真正有事了,需要他兑现承诺了,却“不知所终”,或者王顾左右而言他,装出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好像换了一个人。

    君子之jiāo(3)

    jiāo友必须谨慎,可是究竟谁是“益友”,谁是“损友”,却只能通过生活实践慢慢观察出来。更重要的是,除了亲近“益友”、远离“损友”之外,还应该时时端正自己对朋友的态度,努力使自己成为朋友的“益友”。

    到位不越位(1)

    别做不该自己做的事

    孔子的弟子子路是一个非常豪爽和正直的人,也是孔子最喜欢的弟子,因为他天真直率,虽然经常顶撞孔子,可是内心一直非常尊重自己的老师。

    子路曾经做过蒲这个地方的“宰”,就是行政长官。有一年夏天,雨水很多,子路担心洪水暴发不能及时下泻,造成水患,就带领当地的民众疏浚河道,修理沟渠。他看到民众夏天还要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非常辛苦,就拿出自己的俸禄,给大家弄点吃的。

    孔子听说了,赶紧派子贡去制止他。

    子路大为生气,怒气冲冲地去见孔子,说:“我因为天降大雨,恐怕会有水灾,所以才搞这些水利工程;又看到他们非常劳苦,有的饥饿不堪,才给他们弄点粥喝。您让子贡制止我,那不是制止我做仁德的事情吗?您平时总是教我们仁啊仁的,现在却不让我实行,我再不听你的了!”

    孔子说:“你要真是可怜老百姓,怕他们挨饿,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