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三章 永信的往事(第2/4页)  无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人中声望极高,平素里也都是爽朗宽厚的形象出现,今日这般模样,却让人很不舒服。

    周围不管是亲卫或者军将头目,都打马闪开了去。永信和尚靠过来,刚想说话,赵强先举手止住他,淡然说道:

    “要是解释就不必了,你是我至亲心腹,从前是,今后是,现在还是,某家信你!!”

    赵强说的简单,可这话却让心情忐忑的永信和尚浑身一震,不由自主的低下头去,这摸样却看的赵强心中火大,呵斥说道:

    “秃驴,你将来也是跟着某家做大事的角色,这般儿女作态,岂不是儿郎们笑话!!”

    说完一抖缰绳,打马自去前面,赵家军中人都是噤若寒蝉,难得看到赵大人对自家人发这样的脾气,而且还是对永信大和尚,天知道到底出了事情,各个口鼻观心不敢多看多说。

    赵强才打马走出不远,永信和尚却打马追了上来。此时这和尚双眼有血丝,脸上却已坦然许多,在马上躬身施礼,居然笑着说道:

    “还是和大人讲讲的好,说出来,和尚自己心里也松快些!!”

    ……

    当然是个从前的故事了,现在河北诸郡第一大寺是兰若寺,从前没有第一的说法,凡是提起都要兰若、大佛并称。

    河北第一大郡是涿郡,河间郡则是第二,河间郡和渤海郡交界的地方。有长芦县,此处有一山颇似佛祖法相,在北齐时候就被认为是佛门圣地,大兴土木修建佛寺,当年名声之盛还超过兰若寺。

    长芦县靠近海边,自古以来就有晒盐买卖的传统,大佛寺有两任方丈佛法未必如何精深,可经营手段当真了得,寺庙中借着盐业买卖的大利,愈发豪富。

    盐业的经营、施主的布施,积攒的大批钱财没个去处,按照时下常例,就是大肆的购买田地。

    隋代税赋本来就重,平民百姓多有携带田产投靠寺院,自愿为僧产,宁愿给和尚们当佃户,也要避免苛捐杂税的习惯,加上这大佛寺自己还用心经营,到处置办,真真积攒出泼天的家业。

    如何保证佃户们能按照规定交上粮食来,如何能保证寺院如此豪富,不被那些匪盗之流觊觎,这个法子就是自己组织护寺的僧兵。

    僧兵最好的来源,就是当年隋周更替的时候,那些不愿意为新朝效力,回乡务农闲居的军将子弟。

    永信的父亲当年曾经在北周的军中做个幢主,算是中层的军官,参加过的征战不少,精通步战之术。

    永信从好武,自然把这些东西都是学到手,他父母病死的时候,就在僧人的劝说下出家入了大佛寺。那黑袍和尚觉方和永信乃是同乡,家境差不多的情况,差不多同时出家,成为僧兵。

    不知道为何,两寺的护寺僧兵却都是放在一处训练的,永信和觉方都是武家子弟出身。比起旁人来自然强出许多,很快的就成为头目上层。

    有了职衔阶级,进入大佛寺的永信和尚也不用清净苦修,每日里自有人伺候,他要做的就是操练僧兵寺众,护卫平安。

    在这大佛寺中,从前就虔诚信佛的永信和尚终于是见到了各位“高僧”的清净苦修,有庞大的财源供养,凡是在寺中有一定职位的人都是骄奢yi逸,无所不为,酒肉荤腥自不必说,还有人在寺中蓄养女子。

    种种荒唐污秽之事,不能用言语表达,想要常保这样的生活,光是自己组织僧兵还不够,方丈、监寺、维那等人更洒下金钱交接官府,又有强占百姓地产,欺男霸女的恶行出现,说来讽刺的是,大佛寺的这些大和尚要只是这般做,那还真会一直长保富贵,就这么享受下去。

    大佛寺的最后一任方丈和这些人完全不同,这个被寺众传说为前任监寺私生子的年轻和尚清修自持,精通佛法,但心思却和寻常僧人有不同,他常在给僧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