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说: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又到一年的年终。
王超在北方,陈萍在南方,都征战商场五六年了,不知不觉他俩在销售战线上都成了老兵。
一九九二年,自邓爷爷到南方划了一个圈后,社会上就流行一句“东西南北中,发财在广东”的话;百万民工蜂蛹广州、珠海、东莞、中山等三角洲城市。
鉴于这种情况,销售科科长李护华想重点开发广州片区。
目前坐镇广州片区的片长叫朱光新,他还真是坐镇——也许是五十多岁年纪大的缘故,他一天到晚都不下去跑市场,躺在宜工办事处招待所床上看电视,要嘛就看金庸梁羽生的武侠说。当然他还干其它。
至于业绩吗?每年都是二十台左右。但从行业获悉,柳工厦工有一两百台的年销量,差距这么大,这怎么行呢?
每次问朱光新,他就诉苦不迭,不谈工作只谈生活。说广东消费高啊,下面的招待所不像内地有食堂啊,到外面吃个煲仔饭都吃不起啊……尽是一些婆婆妈妈令李护华心烦的话。
这种思维还能搞销售?尤其在广东这个开放的热土,没有一点开放思维如何能开发市场?
要是在部队,早把他换下!可宜工是个国企,国企里面人事关系复杂,就说这个朱光新吧?厂里分管销售的魏平和他一起进厂当工人,魏副厂长不止一次向李护华打招呼,说朱光新人还老实,多关照他一下。
李护华为之有点恼火,心想:“我是想关照他,但市场不关照我啊?丢了市场谁负责?”
李护华为这事苦恼了好一阵。忽然有一天,王超来找他签字报旅差发票,一个念头有了。
“不把朱光新调走,但我可以充实新生力量啊?”想到这,李护华签完发票要王超在他办公室坐一坐,不要忙着去财务科报账。
五六年的时间,对一个成熟的业务员来说,他所跑的区域应该非常熟悉了。但对一个有想法的业务员,如果任其继续呆下去,有时会对企业造成一定的被动甚至伤害。这个例子不是没有。有个叫李国春的业务员分在兰州片区跑j,那里天高皇帝远,领导一年都难得视察一次。
这下可好,他在哪里卖起了装载机配件。
开始是以用户的名义向厂配件部调货,配件部是公家的,公家的人是没有保密意识的,何况李国春还是厂里的人,所以发往j的货,包装上面供货厂家地址电话都没撕去。
李国春是个有心人,他就按图索骥把一些配套厂家的联系方式都抄到本本上,然后弯过厂配件部直接到配套厂进货。
配套厂是愿意和李国春合作的,因为宜乡工程机械厂是主机厂老欠钱,而李国春不欠。况且每次从j回来,都会带点j的葡萄干给配套厂的领导。所以他不但能拿到货,还可能拿到主机配套价。
至于j的用户就更不要说了,宜工厂配件部的服务是比不过李国春的。j用户要买配件,首先是长途电话叽哩哇啦半天还不见得配件部的阿姨们是否听懂?搞明白了要先电汇,再到银行查账,然后发往j的路上一个礼拜还算快的。
现在好了,李国春直接把配件部设在乌鲁木齐。货虽不是从宜工进的,但招牌还打的是宜工,叫宜工服务部。
用户只要方便买配件,是不会深究是真宜工还是假宜工,何况买装载机也是从李国春手上买的,你能说李国春不是宜工人?他不是你是?
李国春卖给j客户的配件价格都比厂里的贵个百分之五十以上,没办法,谁叫人家能救急啊。
很快,李国春就发财了,发财了就有人眼红了。
从厂里派往j的三包师傅看出了李国春的猫腻。回到厂里就添油加醋的向领导做了相当形象的“汇报”。“汇报”的导火线是因为李国春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