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7 章(第2/4页)  这辈子,只能这样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可预料的结果。只有当人们清楚地期待某种成就的情况下,“才华”才显得有意义。累积的成就无形中增加了有才华者的自信,相对的也让他们更愿意接受挑战。

    然而,如果没有明确的要求和支持,被贴上“天才”或“聪明”标签的人,就如同贵族后裔一样空有遗传的显赫身世,和实际作为无关。被贴上优秀的标签,通常会伴随着无形的期望,然而当缺乏明确的要求和支持时,这些标签变得摇摇yù坠。

    一方面这些标签告诉你,光是被称赞聪明和有才华就够了;另一方面,被赞美得越久,你就越紧张于将被要求有所作为。如果时机真的来了,我却达不到他们的期望,怎么办?要是机会来了,却没有想象中简单,怎么办?要是别人跟我一样好,甚至比我优秀,那该怎么办?如果我根本没有这些才华,怎么办?

    随和的个xìng和优秀的社jiāo技巧,其实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缺点。社jiāo魅力和技巧让你可以轻松获得特权,而适应力强、情绪平稳、态度乐观等典型的随和特质,更容易让你在遇到挫折时马上就转换跑道,而不是锁定目标、坚持到底。

    在处境艰难的时候还能咬紧牙关、坚持到底的人才能了解,烦琐重复、辛苦乏味,其实都有它们的价值。靠坚持而获得成功的人,最后通常都会取代光有天赋的对手。如果你之前忽略了这些技巧,好消息是:现在开始永远不嫌晚,你只需要知道到,自己的敌人其实就是你自己。没错,个xìng主导了我们初期的发展,但它的影响并不是绝对的,只要尽点小小的努力,就可以调整过来。

    像坎特拉这样的小孩,因为懒散和依赖,无形中影响了她的信用、能力和表现,大人逐渐正视他们低成就的问题,于是他们首次被贴上“低成就”的标签。和其他标签一样,这无形中引导他们表现出更多相似的行为,同时还找借口为自己辩护。

    这个标签是否意味着小孩从此被降级,不再是天才了呢?其实不然,至少不会马上变成这样。因为这个标签指的是:你有才能,只是不够努力,实际上还是很让人放心的。但不幸的是,它让大人开始紧张,开始有所行动,却反而引发SLHPPs的抗拒心态。

    正文 故意“不尽力”的人(1)

    故意“不尽力”的人

    我问艾美,会不会为自己的成绩感到丢脸,她的回答是:“一点也不会。大家都知道我很聪明,我只是没有努力。”

    艾美这种对外的说法,其实就是她说服自己的信念。她宁愿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只是还没被激发出来。聪明如她,就算不尽力尝试,过去的表现还是不错,然而艾美却养成习惯,总是以此为借口。社会心理学家发现:针对表现不佳,“没有努力”居然是普遍被拿来使用的合理解释之一。

    以“没有努力”进行合理化的内在诱因,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变化:我失败了,但因为我没尽力,所以这次不算。如果不去尝试,当然就不会失败。不去尝试,我还是可以维持“要是我尽力,就会成功”的形象。如果我尽力却失败了,我就再也不能以此为借口,所以,最好还是不要尽力。就算最后你被贴上“懒惰”、“散漫”,甚至“靠不住”的标签,你也无所谓,反正再怎么样,你都还是属于高潜质族群。

    “没有尽力”是人们维护能力形象的标准说法。测试的对象如果被告知,一旦这项能力测验表现不好,就会告诉其他人这个结果,而他们通常就会退缩,故意不好好完成该项测试,然后最后再说“反正我又没尽力”。

    罗伊.鲍迈斯特(Roy Bacomister)专门研究“自我设障”(self-handicapping)的现象,他就说过这么一则轶闻:一个巡回各地的顶尖棋手,每次比赛都先让对手两颗卒子,原因是,如果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