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的人。他们的生活挺简单,挺快乐的。这里房租不高,离上班地点不算很远,生活开销也低,周围住的又是同龄人,只要不在乎那每月的十块钱"水费",日子相当逍遥滋润。
但人有不同的理解和信念。他们大部分人还是因为经济条件的制约才住在这里。如果他们能赚得更多,能租得起城里的房子,他们更愿意离开,去市区住上一间温暖的小屋。他们暂时乐观又开心地生活在这里,就是因为他们相信,以后有更好的日子在等待着他们。
第61节:生存在北京(1)
毕业三五年,生存的压力使他们渐渐改变。三五年之后的我们,又将变成什么样子呢?
--题记
2. 生存在北京
何希子
初冬的北京清晨,寒风刺骨。我们几经曲折,终于找到马连洼。推开那扇原始的大门,看着里面的小区,我怀疑自己已经离开北京,身处一个边远的贫困村:几排平房横竖jiāo错,中间狭窄的路上污水横流,整个小区只有一个半露天的公共厕所,还是那种古老的蹲坑式。
我们的调研群体,就住在这里。平房被整齐地间隔开不大的单间,铁门只容一人进出。我们来得太早,大家都还没起床。我一路敲下去,那些锈迹斑斑的铁门里面没有任何回应。在我敲到第七扇门的时候,一个年轻男子开了门,用审视的目光打量我。他个头不高,瘦,脸上有点胡碴,表情很谨慎。我赶紧说明来意,他看了看我,轻声说:"进来坐吧。"
我跨进铁门,顺手把门带上。只听身后"哗啦"一声,门上的玻璃碎了。风马上灌了进来。这个突发事件搞得我有些发懵,赶紧诚惶诚恐地连说对不起。那男子却说:"没关系,经常这样。"
我转过身,屋子里面又黑又挤。房间里有一张桌子,桌上放着电脑显示器,周围堆满了东西:书,不知道装了啥的瓶瓶罐罐,餐具--似乎一切能放到桌子上的东西,全被堆在了上面。桌子旁边有张单人床,床上坐着一个裹着被子的女孩,见我走进来,她客气地把被子掀起一角,让我在床沿坐下。女孩戴着一副大眼镜,头发扎成个马尾。床的另一侧放着很多票据。房间太小,男主人只好靠门站着。我有点局促,坐立不安。
这对情侣都是中国农业大学本科毕业的。女孩毕业以后一直租住在这个地方,现在从事的是财务工作,难怪床上放着那么多的票据。两人工作的地方都离这里不远。我问男生:"您也住这儿吗?"他犹豫了一下,说:"哦,我在别的地方还有住处。"
女生默默做完心理量表,抬头笑道:"这题可真不少,方方面面都细得很,你们真打算把我们给剖析透了啊?"
男主人无聊,推门出去了。我坐在床沿,开始就问卷进行访谈。女孩的话不多,只针对问题作答。她说自己住在这里,就是为了省下钱来,早点买上房子。如今毕业五年,钱攒得差不多了,可能不久就会搬走了。毕竟工作了好几年,说起话来很有分寸,言语之间我能听得出她内心的谨慎。在做到有关政治倾向的题目时,她很犹豫地说:"你们这个调查结果万一反映到上面去,说我思想态度有问题,不是良民怎么办,还是选择相信政府吧。"我解释说:"这个调研只是用于纯粹的学术研究,我们要的是您最真实的想法。"她摇着头笑笑,还是坚持了原来的答案。
这是个踏踏实实的女孩,有着切合实际的小理想。她默默攒着自己的梦想,期待有一天这样的生活能够得到改善。
第一份问卷做完,已近中午。我们小组几个人决定午饭后再继续下午的工作。饭桌上的话题离不开刚刚访谈的对象。说起上午的见闻,大家颇为感慨:那些房里冻得要死,屋子像是漏风的,坐在那里穿戴整齐还是觉得冷--可"蚁族"每天一下班就要回到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